黃耀輝/囤房稅無感無效 房產稅需大改革

一一二年期的房屋稅五月開徵,主要是對房屋所有人徵收去年七月至今年六月的房屋稅款。

根據財政部的統計,在全國開徵件數年增一點四%,以及七個地方政府實施新的「囤房稅」,十個縣市調高新建房屋的標準單價(稅基)之下,開徵總稅額為八七○億元,只比去年增加卅五億元,年增率四點二%,並不顯著。

值得注意的是,每戶的房屋稅額不到九千四百元,比兩千CC自用小客車的牌照稅一萬一千多元還要低。

其次,「宏觀」解析七個地方政府實施的「囤房稅」新制,受影響戶數有廿五萬餘戶,不到全國開徵總戶數的三%;稅額僅增加十二億餘元,占總稅額一點四%而已。有媒體說是「囤房稅效應發威」,實屬誇張。

再進一步「微觀」囤房稅新制的個別稅額,可發現這些囤房戶的房屋稅,每戶平均增加不到五千元。增加最多的桃園市,囤房戶平均增加不到九千元;最少的屏東縣,囤房戶平均只增加一千五百多元;其餘五縣市則增加四千元左右。囤房族(包括法人)根本就對新的囤房稅無感!

問題出自於,實施新囤房稅制的地方政府,有些雖然將囤房稅的門檻稅率從一點五%提高到一點八%或二點四%,但對適用高稅率的囤房「戶數」放得很寬鬆。例如適用二點四%稅率的非自住房屋(囤房),有些地方政府放寬為五戶,等於連持有八間房屋的囤房族,其持有的第四到第八間的房屋才被課到二點四%的稅率。

在稅基相同的情形下,囤房族的稅率就算提高到二點四%,比適用一點二%稅率的自住房屋,增加了一倍的稅額,聽起來好像「加稅很多」。但用絕對金額來看,財政部的資料顯示,自住房屋的平均稅額每戶四五六五元,囤房戶平均每戶的房屋稅額僅約一萬元而已,囤房族根本就不把囤房稅放在眼裡。

也難怪,囤房稅1.0雖然在一○三年開始實施,將自住的住家用房屋限於供夫妻或直系親屬實際居住使用,無出租,且夫妻及未成年子女全國合計三戶以內;不符三條件之一者就是「非自住」,視同為「囤房」,而由各地方政府課以一點五%至三點六%的稅率。但囤房的稅負實在增加極為有限,以致於九年來囤房的人數不斷增加,囤房的戶數已高達七十三萬戶,占房屋總數的八%,所繳納的稅額仍不到總稅額的十%。

因此,囤房稅若只在舊版裡面打轉,對囤房族無感,囤房就會有增無減,掩蓋房市供過於求、空屋率升高的真相,房價和房租就會漲個不停,讓青年弱勢越來越「買不起」和「租不起」,離居住正義越來越遠,進而衍生年輕人不婚、不生,少子化越來越嚴重的人口危機。

我們殷切期盼地政背景的財政部長莊翠雲,在剩下一年的任期裡,快速提出囤房稅和囤地稅的進階版,讓囤房族負擔有沉重感的不動產持有稅,才會釋出空屋到租賃和交易市場,讓房價、房租回到合理水準,才能拉拔青年弱勢跳出絕望的深淵。(作者為台北商業大學財稅系教授)

青年 屏東縣

延伸閱讀

報稅最後一天 還有約20萬戶未申報

台美租稅協定 財長:樂觀努力

批合庫AMC成家族禁臠 藍委監院告發財長、合庫董座瀆職

亞銀會籍遭改「中國台北」多年 外交部:持續抗議

相關新聞

詹文男/工具誠可貴 健康價更高

好友老史這幾年都在對岸發展,前些日子回台灣時交流了一下。他跟我說這半年他感覺AI(人工智慧)真的讓他大開眼界,尤其是ChatGPT...

陳國樑/跟你說個笑話:財政紀律

「Bootstrap」這個英文單字,本來是指在鞋靴後跟,為了方便穿脫而設計的短環帶,現今常被用來描述一種會自我啟動,而且...

黃耀輝/人民吃緊政府緊吃-讓執政黨吃土

距離總統和立委大選四十幾天,選民們最關注的,除了兩岸緊張關係能否緩和(安和)之外,應該還是民生經濟(樂利),也就是實質所...

黃正忠/有無痛的低碳永續轉型

今年台灣的氣候幾乎沒有秋天,到了十一月還是三十度C。正在歐洲訪問的我於巴黎市區前往拜訪歐洲知名電力能源公司Engie途中...

劉大年/因應中國觸頂的變局

近年來中國觸頂(China peak)問題,引起廣泛討論。支持此論點認為大陸經濟成長已達巔峰,接下來會開始走下坡。可能走...

彭金隆/我們是否正在「安靜離職」中?

快時代總是不缺乏新名詞,去年開始竄紅的「安靜離職」(quiet quitting)就是一個例子。「安靜離職」據說是二○二...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