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陳內閣首次行政院會 國民黨執政四都首長都將出席

台北市長蔣萬安(左起)、新北市長侯友宜、桃園市長張善政、台中市長盧秀燕明天將參加新內閣首次行政院會。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北市長蔣萬安(左起)、新北市長侯友宜、桃園市長張善政、台中市長盧秀燕明天將參加新內閣首次行政院會。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陳內閣就任明天召開第一次行政院會,邀請六都市長與會,台北市長蔣萬安、新北市長侯友宜、桃園市長張善政、台中市長盧秀燕等國民黨執政的四都首長,確定都將出席院會,除了經濟紅利全民共享特別條例與特別預算,地方的建設發展也將是國民黨執政四都首長關切議題。

國民黨在去年九合一大選收復台北市、桃園市,新北市、台中市順利連任。侯友宜被視為國民黨2024總統大選指標人選,盧秀燕也被黨內點名,張善政曾任行政院長、也是2020年的副總統侯選人,蔣萬安則是國民黨明日之星。國民黨地方執政四大天王與陳內閣明天的的首次互動與未來競合,受到注目。

受到疫情影響,過去2年多來的行政院會,六都首長皆未受邀列席。行政院言人陳宗彥1月30日公布新內閣人事時表示,過去考量疫情,曾暫停邀請六都首長列席行政院會,目前規畫新內閣第一次院會2月2日舉行,將邀請六都首長列席。

新內閣昨天就任,行政院已分別致電通知邀請直轄市長參與明天院會,並告知邀請函已發出。

行政院長陳建仁昨天表示,疫情後,民眾希望最快速度恢復繁榮,民眾也不想看到朝野對立,整個社會需要團結奮鬥,讓台灣成為2300萬人驕傲共榮的國家。

侯友宜日前表示,先前因為受到疫情影響,行政院有規定六都市長不用出席,新內閣上任後,要求六都首長參加行政院會,六都理當由市長或派員參加。

針對新北市未來首要與行政院溝通的事項,侯友宜說,新北市最重要的是捷運軌道建設發展,都市更新的腳步需要中央快速回應,在產業的投資上,新北市一定會跟中央並肩作戰,新北市的3個行政中心、三環六線以及六大產業布局,都能快速展現成效。

對於列席新內閣行政院會,台中市長盧秀燕也表態說,她認為是好事,會親自出席,希望出席有用,中央能更加重視地方建言。

桃園市政府新聞處長羅楚東表示,行政院會是地方與中央溝通的重要平台,張善政對重新召開院會持相當正面的態度,也期待雙方共同合作,促成更多有利於桃園的政策。

確定將出席的蔣萬安和張善政日前也對新內閣提出期許。蔣萬安表示,身為台北市長,絕對以市民福祉為優先考量,希望新內閣「以民為念」,上任後可中央、地方一起合作,支持台北建設發展、為人民解決問題。

張善政說,他和陳建仁過去在國科會都是處長級的同事,對陳的能力有非常強的信心,相信會帶領行政院團隊,把國家各種層面的政策做好,也很期待副院長鄭文燦,能夠繼續關懷桃園,給桃園更多的支持。

新北市長侯友宜(左)、台中市長盧秀燕(右)之前共同出席行政院會,當時鄭文燦(中)仍是桃園市長,如今已成副閣揆,三人明天將在新內閣首次行政院會上會面。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新北市長侯友宜(左)、台中市長盧秀燕(右)之前共同出席行政院會,當時鄭文燦(中)仍是桃園市長,如今已成副閣揆,三人明天將在新內閣首次行政院會上會面。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延伸閱讀

2024總統支持侯友宜或柯文哲? 羅智強:只挺「這種人」

日本宮崎縣代表團訪桃園 張善政盼深化觀光、教育交流

蔣萬安邀賞燈 柯文哲:只要不是半夜我就來

台灣燈會將登場…蔣萬安端出短期振興方案 推「市場消費券」

相關新聞

陳建仁:閣揆是人生最後政務公職

新卸任閣揆昨天交接,「陳上蘇下」,新任行政院長陳建仁強調,閣揆將是他人生最後一個政務公職,接下重擔只有一個信念,就是全力...

府院黨會議重啟 中生代進決策圈

府院改組完成,陳建仁內閣登場,民進黨中生代進入決策圈,民進黨主席賴清德也已走馬上任,今天起,府院黨將重啟每周三中午的例行...

冷眼集/禮遇金髮夾彎 綠能你不能?

民進黨六年前為推動軍公教年金改革,時任副總統陳建仁拋出卸任正、副元首禮遇條例比照一般的公務員退休金,民進黨立委劉世芳火速...

王鴻薇促砍總統、副總統卸任禮遇金

年金改革時,時任副總統的行政院長陳建仁曾表示,卸任後政府元首禮遇條例將比照一般公務員退休金為七萬五千元。國民黨立委王鴻薇...

六都市長列席行政院會 侯張盧籲修財劃法

疫情發生後,蘇內閣兩年多未邀請六都首長列席行政院會,新內閣「蘇規陳不隨」;行政院長陳建仁昨天首場行政院會即邀請六都市長列...

新內閣操盤手是鄭文燦?郭正亮曝原因 預言陳建仁會回中研院

蘇貞昌卸下行政院長,由前副總統陳建仁接任,副院長則是前桃園市長鄭文燦。對此,前立委郭正亮坦言,「陳建仁只是對蔡英文不好意思,所以他就來做一下,可是真正操盤手一定是鄭文燦」。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