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test
0:00 /
0:00
蕭宗煌:台灣藝術家若要登峰造極 一定要看中國文物

「我不是政治出身,也不是學者出身,接下故宮院長唯一能做,就是回歸博物館的專業。」故宮正值多事之秋,既有疫後重新找回觀光客的挑戰,又要面對是否改隸文化部的爭議。文化部次長蕭宗煌在此時接下故宮院長一職,他形容故宮是「深水區」,但身為一輩子的博物館人,期待能用專業讓民眾「重新回到故宮」。
「故宮服務的不只是國外觀眾。」蕭宗煌表示,台灣藝術家如果要讓作品登峰造極,「一定要看中國文物」,故宮就是一個大百科,讓各朝代的文物都說自己的故事,文物不屬於任何人、是大家共同的資產,「我的任務就是好好保護。」
現任故宮院長吳密察的台灣史學者背景,一直被外界以「文化台獨」來檢視。知情人士說,吳密察下台主因,恐怕是故宮去年被爆出短短十五個月就摔碎三件文物。
吳密察任內積極執行「數位典藏」計畫,但成也數位化、敗也數位化,近年不斷將各種文物移出庫房拍攝,導致工作人員在訓練不足或倉促行事下,摔壞三件瓷器,也摔掉了吳密察的烏紗帽。
至於接任的蕭宗煌,文大美術學系畢業後進入文建會美術科服務,一九九四年派駐法國巴黎文化中心,返國先後擔任高美館、台博館、國美館等三種不同類型的博物館館長,並曾擔任過文化部文化資源司長、主任秘書,對文化行政、藝術活動及博物館管理皆有豐富實務經驗。
談到故宮的改制議題,蕭宗煌說,故宮如果要重新定位,放到文化部的下面跟台博館等館舍同級,「以博物館的經營管理來說,並不是最好的選項。」故宮改制還需凝聚更多的討論與社會共識;對於蘭千山館引發的故宮文物寄存爭議,認為要回歸原始寄藏人的經驗和想法,會在上任後盡快了解與處理。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