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教授爭飯碗/流浪博士相對剝奪感高 聘雙薪教授最多的私大是這3所

男星目睹關渡鹹粥店槍擊案 嚇到手抖腦袋空白「彷彿是電影畫面」

小琉球2死車禍 無號誌路口遊客和8旬翁機車碰撞 2人不治

談故宮院長挑戰 蕭宗煌:就算過渡也要完成階段性工作

文化部次長蕭宗煌將轉任故宮院長。本報資料照片
文化部次長蕭宗煌將轉任故宮院長。本報資料照片

「我不是政治出身,也不是學者出身,接下故宮院長唯一能做的事,就是『回歸博物館的專業』。」故宮正值多事之秋,既有疫後重新找回觀光客的挑戰,又要面對是否改隸文化部的爭議。文化部次長蕭宗煌在此時接下故宮院長一職,他形容故宮是「深水區」,但身為一輩子的博物館人,期待能用累積幾十年的博物館專業讓民眾「重新回到故宮」。有人形容蕭宗煌此時接任只是「過渡院長」,他不以為忤:「就算是過渡,也要完成階段性工作。」

蕭宗煌透露,在文化部長李永得打電話告訴他轉任政委的下午,便接到出任故宮院長的徵詢電話,「就是這兩天的事」。他思考過為什麼會被徵詢接任故宮院長,「我這輩子都在做兩件事,一是藝術行政、一是博物館」,這兩個「一輩子在做的事」,就是他出線的原因。

蕭宗煌生於嘉義農家,文化大學美術學系畢業後進入文建會美術科服務,一九九四年派駐法國巴黎文化中心,返國先後擔任高美館、台博館、國美館等三個不同類型的博物館館長,並曾擔任文化部文化資源司司長、主任秘書,對文化行政、藝術活動及博物館管理皆有豐富實務經驗。史博館前館長黃光男表示,蕭宗煌藝術行政資歷豐富,博物館專業駕輕就熟,加上派駐法國的經驗,有助於重新擦亮故宮的國際品牌。

不過,蕭宗煌的資歷和專長在台灣美術,對故宮典藏的古文物領域較為陌生。對此,蕭宗煌表示,擔任台博館館長時有人質疑,「 你完全沒有自然史的背景,憑啥當台博館館長?」他回應,博物館的每個領域都有專業研究員,「 我的工作就是讓研究人員在本位上做最大的發揮。」

談到故宮的改制議題,蕭宗煌表示,故宮如果要重新定位,放到文化部的下面跟台博館等館舍同級,「以博物館的經營管理來說,並不是最好的選項。」是否走行政法人?他說,過去曾對博物館改為行政法人有所質疑,但看到日本幾個大型博物館成功轉型,對行政法人的看法也有所轉變,認為法人的靈活比公務體系更能應對多變的時代。他強調,故宮的改制還需要凝聚更多的討論與社會共識。

至於蘭千山館引發的故宮文物寄存爭議,蕭宗煌認為,必須回歸原始寄藏人的經驗和想法,「在行政可及的範圍作更周全的處理。」他會在上任後盡快了解與處理。

「故宮服務的不只是國外觀眾。」蕭宗煌認為,自己現階段最重要的任務是「讓台灣民眾重新回到故宮」。他表示,台灣的藝術家如果要讓作品登峰造極,「一定要看中國文物」,要了解全世界的美術史也不能迴避中華文化。故宮就是一個大百科,讓各朝代的文物都能說自己的故事, 「文物不屬於任何人、是大家共同的資產,我的任務就是好好保護。」

文化部次長蕭宗煌(左)轉任故宮院長,右為轉任文化部長的高雄市副市長史哲,兩人在高雄流行音樂中心掛上「真愛路1號」門牌。圖/高雄市文化局提供
文化部次長蕭宗煌(左)轉任故宮院長,右為轉任文化部長的高雄市副市長史哲,兩人在高雄流行音樂中心掛上「真愛路1號」門牌。圖/高雄市文化局提供

故宮 博物館 文物

延伸閱讀

故宮展「江上帖」 蘇東坡生前最後的絕筆書

故宮為超高齡社會超前部署 與北榮合作「今牌人生」

故宮文物也能延緩失智 醫:藉卡牌鼓勵長者社交、思考

世界神明聯誼會登場 全台800家宮廟逾3000尊神明齊聚

相關新聞

陳建仁:閣揆是人生最後政務公職

新卸任閣揆昨天交接,「陳上蘇下」,新任行政院長陳建仁強調,閣揆將是他人生最後一個政務公職,接下重擔只有一個信念,就是全力...

何時領6000元? 陳建仁:經沙盤推演最快4月

行政院長陳建仁、副院長鄭文燦今天上任首日拜會立法院長游錫堃,陳建仁表示,經過沙盤推演,發現金特別條例草案,2月17日表決...

蘇內閣總辭 陳揆今上任 在野諷「像吃剩的年菜」

內閣改組底定,新舊內閣今天交接。副總統賴清德今天上午將出席行政院聯合交接典禮並監交。新任行政院長陳建仁上任後,下午將立即...

陳建仁明拜會立法院 盼4月普發現金有望提前

準閣揆陳建仁明天上任,外界關注攸關普發現金6000元的特別預算進度。行政院秘書長李孟諺今天表示,特別條例草案目前在立法院...

陳建仁四大原則組閣 開議後將拜會立法院朝野

行政院秘書長李孟諺及行政院準發言人陳宗彥,今下午舉行記者會公布完整新內閣名單。李孟諺表示,此次改組以「穩健銜接政務、擴大...

新內閣上任指揮中心改組? 王必勝:明天才會討論

內閣改組大風吹,準閣揆陳建仁陸續公布內閣團隊。衛福部長薛瑞元留任,原次長石崇良將接任健保署長。次空缺傳出由現任疾管署長周...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