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托閣揆勉作光作鹽 陳建仁:行公義憐憫

前副總統陳建仁27日接任閣揆,表示會完成蔡總統囑咐的4大目標。(Photo by 呂翔禾/台灣醒報)
前副總統陳建仁27日接任閣揆,表示會完成蔡總統囑咐的4大目標。(Photo by 呂翔禾/台灣醒報)

聖騎士就閣揆戰鬥位置!總統蔡英文27日宣布,前副總統陳建仁接替蘇貞昌擔任行政院長,另外,副閣揆將由前桃園市長鄭文燦擔任、前交通部長林佳龍擔任總統府秘書長。蔡總統期許陳建仁完成盤整防疫、社福檢討、提升基建與推動產業4大目標。陳建仁則說,會確保台灣人民受到最好照顧。

感謝蘇院長付出

蔡總統回憶說,蘇貞昌接任行政院長4年多的任期不只挺過非洲豬瘟、百年大旱與世紀病毒,蘇院長都讓台灣受到國際社會肯定,總統也細數,不管是婚姻平權、美豬美牛、日本福食與兵役制度,感謝蘇院長頂著巨大壓力完成任務。

蔡總統也引用蘇貞昌曾說過的話:「人生的劇本已經寫好,不能偷看,只能全力以赴」,她表示,再精采的劇本也有完結的一天。蔡總統坦言,雖然很多民眾跟她說希望蘇貞昌留下,但蘇院長在選後曾多次向她請辭,最終她決定尊重政治前輩的決定。

完成4大目標

蔡總統期許,新院長陳建仁能完成4大目標:階段性盤整防疫措施,朝向更開放政策前進;進行社會照顧體系總檢討,改善育兒、長照、學貸、缺工、掃毒、掃黑、反詐騙等問題;提升基礎建設,強化農漁民、中小企業競爭力;持續推動6大戰略核心產業,鞏固台灣半導體在國際的產業鏈地位。

蔡總統也說,陳建仁曾於20年前SARS疫情時挺身而出,20年後在國家最需要他的時候,捨己為國,願做地上的鹽,成就台灣之光。她期許未來的內閣能「溫暖」、「堅韌」,繼續照顧人民、建設國家與守護台灣。

交託重擔給大仁哥

蘇貞昌致詞時感性地說,4年的行政院長要處理大小事務,工作非常繁重,感謝蔡總統信任與立法院的指教,但限於自己能力,有些地方還是需要改進。他也回頭向陳建仁說「要加油喔(台語)」,讓全場都會心一笑。他肯定陳建仁暖男、學經歷豐富、樂於貢獻與蔡總統默契好的特質,能帶領行政團隊做出更大貢獻。

陳建仁則坦言,蔡總統在連假期間徵詢他是否願意擔任閣揆,心裡確實有猶豫,除了手邊的工作外,還有要接下蘇院長輝煌的成績讓他感到很艱難,但在台灣需要重建與面對未來挑戰的當下,他決定放下自我、承擔責任,要讓台灣更堅韌、永續,並推動結構性改革。

更體察民意、重視溝通

他也對蔡總統承諾會努力達成4大目標,陳建仁說,他一定會會提醒自己要「行公義,好憐憫,並存謙卑的心」,希望未來更體察民意、重視溝通,讓社會弱勢者獲得照顧。

陳建仁說,未來500多天會努力做好任務,持續穩健推動政策。他回憶起過去的訪問曾說「台灣防疫成功是全體2300萬人民的結果」,希望與民眾一起努力、全力以赴,展現臺灣的韌性,啟動在後疫情時期的重建。

內閣大搬風

至於其他相關人事安排,前交通部長林佳龍經蔡總統徵詢後,擔任總統府祕書長,原祕書長李大維回海基會擔任董事長。內閣其他名單中,內政部長將由基隆市前市長林右昌接任、交通部長王國材留任。另行政院秘書長李孟諺留任、內政部次長陳宗彥則轉任行政院發言人,而外交部長吳釗燮與駐美大使蕭美琴據傳會職位對調,而國安局長陳明通確定辭任,由外交部次長蔡明彥接任。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

陳建仁 交通部長 行政院

延伸閱讀

蘇貞昌卸任閣揆陳建仁接任 民眾黨團籲溫柔堅韌非爛泥

陳建仁:政府應更體察民意 常存謙卑的心

蔡總統宣布陳建仁擔任閣揆 期許完成四任務

陳建仁接任閣揆向蘇貞昌鞠躬 「你真的很棒 有你台灣真好」

相關新聞

陳建仁:閣揆是人生最後政務公職

新卸任閣揆昨天交接,「陳上蘇下」,新任行政院長陳建仁強調,閣揆將是他人生最後一個政務公職,接下重擔只有一個信念,就是全力...

何時領6000元? 陳建仁:經沙盤推演最快4月

行政院長陳建仁、副院長鄭文燦今天上任首日拜會立法院長游錫堃,陳建仁表示,經過沙盤推演,發現金特別條例草案,2月17日表決...

蘇內閣總辭 陳揆今上任 在野諷「像吃剩的年菜」

內閣改組底定,新舊內閣今天交接。副總統賴清德今天上午將出席行政院聯合交接典禮並監交。新任行政院長陳建仁上任後,下午將立即...

陳建仁明拜會立法院 盼4月普發現金有望提前

準閣揆陳建仁明天上任,外界關注攸關普發現金6000元的特別預算進度。行政院秘書長李孟諺今天表示,特別條例草案目前在立法院...

陳建仁四大原則組閣 開議後將拜會立法院朝野

行政院秘書長李孟諺及行政院準發言人陳宗彥,今下午舉行記者會公布完整新內閣名單。李孟諺表示,此次改組以「穩健銜接政務、擴大...

新內閣上任指揮中心改組? 王必勝:明天才會討論

內閣改組大風吹,準閣揆陳建仁陸續公布內閣團隊。衛福部長薛瑞元留任,原次長石崇良將接任健保署長。次空缺傳出由現任疾管署長周...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