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月開銷6位數!精舍命案主嫌王薀生活奢靡 愛吃高檔餐廳、只穿免洗襪

13歲可領文化幣了 但如何引導國中生參與藝文才是問題

重返白宮前夕誓師大會!川普高喊「奪回國家」 宣示將結束美國4年衰落

15歲無照少年事發前曾說「想開車」遭阻 專家點出1天性

台北市內湖區東湖市場昨晚發生嚴重車禍,釀3死2傷。記者潘俊宏/攝影
台北市內湖區東湖市場昨晚發生嚴重車禍,釀3死2傷。記者潘俊宏/攝影

15歲曾姓少年昨偷開外祖父汽車外出,衝撞台北市內湖區一處麵線攤釀3死2傷,有網友搜出他的社群,有車禍影片合輯及染血特效影片。醫師指出,青春期進入成年期時,衝動性相對或多一點,有些是跟風或為滿足內心對速度的追求,家庭和學校要共同協助,例如在家給予談論這些議題的空間,多陪伴、了解生活狀態與嗜好等。



曾男的同學透露,他在案發前3天提及「想開車」,同學提醒沒有駕照不應嘗試,未料肇事釀禍;曾男父親接獲電話通知才知兒子闖禍,情緒激動趕赴警所,不諒解他莽撞釀禍,也對社會大眾感到抱歉,深夜親自替孩子送晚餐。



台灣司法精神醫學會理事李俊宏說,人類先天就有喜歡嘗試新鮮事物與冒險的特性,大腦和身體會開始探索,從古至今,年輕孩子的衝動性會相對多一點,也喜歡向外探索,還是要回歸到家庭、教育與生活端,有沒有滿足其好奇心與感官刺激。



不過也不是每個年輕孩子都有這樣的需求,有些人可能就是每天規律上下課,但像這樣追求刺激的行為,可以思考的是,有沒有可能導正到合乎法規面的休閒興趣和娛樂,例如跑酷等體育活動,同樣也是追求速度感,有沒有辦法透過正規、合法的方式滿足心理需求很重要。



李俊宏提到,如果容易取得車輛,或生活中同儕都有類似的生活習慣,可取得性高,就容易衍生這類事故,以曾男的案子來看,他曾因騎腳踏車太快被警察攔下,甚至社群上表示,「挑戰公權力」,的確就是一個追求刺激的人,當法規面不能滿足時,就可能會從其他層面獲取。



另外,曾男的Instagram帳號被搜出,有網友在臉書發文指出,曾男的社群有車禍影片合輯,證明平常喜歡看事故影片取樂、臉頰染血特效,證明平常內心對暴力的渴望。
李俊宏坦言,有時家長也難為,孩子們的社群經營不一定會讓家長看得到,所以原則還是在家裡面有空間可以討論興趣、嗜好。

對於觀看暴力或破壞性質的影片,有些受同儕影響,有些希望透過想像滿足。不能認為所有打暴力電玩的人,就一定都有暴力傾向,李俊宏舉例,很多遊戲談破壞,例如抽積木,最終結果也是破壞,很多時候人類對速度的追求是科學進步的動力,只是有沒有符合自我滿足與社會約束的平衡,在合理場域,對社會來說,不見得完全是破壞性。

台北榮總情緒精準醫療中心主任李正達說,青少年情緒障礙的表現與成年患者相較起來,有較多的情緒波動及較差的衝動控制,有此類問題除積極介入、壓力排解、親友支持陪伴外,建議有狀況者,可至精神科門診諮詢治療。

內湖 車禍

延伸閱讀

國際金價首度漲破2,700美元 專家指「短期還碰不到天花板」

00923盤中填息了…今年上漲近25%! 專家「息利雙收」:用市值型ETF掌握多頭趨勢

不是只有食物需要冷藏!專家建議8種物品最好放冰箱保存

早療通報創新高 專家:兒童太依賴3C

相關新聞

少年無照開車奪3命 車主外祖父:沒允許孫開車「鑰匙放很隱蔽」

15歲曾姓少年無照駕車釀3死2傷悲劇,警方今通知車主,也就是少年的外祖父到案配合交通事故訪談,外祖父聲稱沒有允許外孫開車...

少年無照偷開車撞死3人 車主外祖父回台現身:現在都不知道

15歲曾姓少年無照駕車釀三死二傷悲劇,警方今通知車主,也就是少年的外祖父到案配合交通事故訪談。外祖父面對媒體提問是否知道...

少年偷開車釀3死 法院裁定收容

十五歲曾姓少年前天偷開外祖父汽車上路,在台北市東湖市場衝撞麵線攤,釀三死二傷悲劇,導致三個家庭一夕破碎,少年警詢後依過失...

北院不同意監管15歲少年父母財產 議員曝家屬無奈不安

台北市內湖區前晚發生3死2傷車禍,15歲少年無照偷開祖父的自小客車外出,失控撞進騎樓小吃攤造成重大車禍。台北市警察局長李...

東湖3死車禍二殯解剖相驗 被害家屬哀傷離去

15歲曾姓少年昨晚偷開祖父汽車外出,在東湖地區發生車禍意外造成3死2傷,士林地檢署檢察官今天在二殯解剖被害死者相驗,被害...

15歲偷阿公車「無照駕駛」、分不清煞車油門釀禍…上千萬理賠誰扛?產險法界分析

台北市1名15歲少年週四(10/17)無照駕車,「油門當煞車」失控撞進小吃店釀3死,3個家庭也因此破碎。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