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test
0:00 /
0:00
外交「雙重承認」?學者廖達琪認「long way to go」

台灣與宏都拉斯斷交後,引發國內對於「雙重承認」的討論。中山大學榮譽退休教授廖達琪認為,「策略上可以去說,但實際上可能成行的機率不夠大」,除非美國率先承認台灣或修調國際法,但目前情況看來仍是「long way to go」。
廖達琪說,當然希望有這種雙重承認的可能性,但要與台灣雙重承認建交的國家,一定會面臨中國大陸的強烈打壓,「因為雙重承認就是等於台灣跟中國大陸是兩個國格」。
「以前是我們不要,現在是中國大陸不要」,廖達琪說,過去「漢賊不兩立」,台灣不願雙重承認,現在中國欲把台灣打壓成地方政府,這種雙重承認只能透過國際法規。
廖達琪指出,國際法規現在是以1648年所定的西發利亞條約為主,基本概念是「主權是單一的」、「1個國家1個主權」,除非國際法上有調整,但那其實就是大國間的較勁了。
廖達琪表示,除非美國有意願和能力去調和,和國際盟友從國際法庭去舒緩,或率先表態承認台灣;不過此舉等於是對中國「幾乎達到宣認的地步」,她覺得機會幾乎是零;除非國際法規經過一定程序做了一定的調整。
廖達琪認為,「雙重承認」對台灣來說目前還屬於夢想階段,美國可能不願冒現在直接跟中國「對幹」的風險,國際法的修正也需要多方間的斡旋,所以是「long way to go」。外交部提出這樣的概念,某種程度也可能轉移群眾憤怒的說法,但實際上可以落實多少她是存疑的。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