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國外長赴中談建交 台灣召回駐宏大使

(德國之聲中文網)宏都拉斯總統卡斯楚(Xiomara Castro)日前在推特上表達欲與中國建交意向,此舉暗示該國同時將與台灣斷交。台灣外交部週四(3月22日)下午宣布,由於宏國外長率團赴中洽商建交,台方將召回駐宏大使,以表達不滿。
台灣外交部發布的新聞稿稱,台方自卡斯楚就任以來,一直積極與宏國政府洽商雙邊合作;卡斯楚14日推文指示宏國外長推動與中國建交後,台灣仍持續努力與宏國溝通、提醒其政府輕信中國承諾的風險。即使如此,宏國政府仍堅持派外長赴中洽商建交,罔顧台、宏超過80年的邦誼與台方長年援助宏國的成果與善意,因此決定立即召回駐宏大使,以表達強烈不滿。
台外交部:宏國曾索要高額援助 有文書紀錄佐證
中央社22日引述匿名知情人士說法,稱宏國外長13日才致函台灣外交部、索要高達25億美元的援助,但未待台灣回覆,宏國總統14日就在推特上宣布擬與中國建交,「足見無意真心與台協商,恐是藉此向中喊價」。
中央社訪問的匿名知情人士稱,以往拉美國家與台灣斷交時都是閃電宣布,台方通常都被隱瞞到最後一刻、只會在消息公開前一小時左右收到通知,而宏都拉斯外交部長雷納(Eduardo Enrique Reina)近日接連透過媒體、推特釋放已在安排撤僑等訊息,此次預告操作方式很不尋常,「背後有濃厚中國操控的影子」,宏國疑似想「藉此拉長負面效應,干擾台灣政局」。
同日,雷納向路透社否認此事,表示宏方向台要求的25億美元的數字「並非捐贈」,而是「通過談判達成的債務融資」,且宏方早已多次向台灣口頭提議、也在卡斯楚發布推特「約一週前」發函照會過台方。
他告訴路透社,債務的高利息「讓宏都拉斯窒息」,才提出這項「由台灣購買宏國國債的債務融資機制」。
台灣外交部23日稍早發布聲明,強調雷納否認曾請求增加援贈一事,「台宏雙方的溝通與對話均有文書紀錄可茲證明,相關事實終會有水落石出的一天」。
聲明稱,台方雖會盡最大努力爭取維繫邦誼,但絕不會與中國進行金錢競逐,呼籲宏國政府勿陷入中國債務陷阱。
中國外交部尚未對此置評。
北京銀彈挖角邦國 台灣外交何去何從?
專門研究台灣外交政策的西肯塔基大學(WKU)政治學者裡奇(Timothy Rich)告訴DW,北京近來頻以較台灣更豐厚的援助套裝計劃、更有利進入中國市場的經濟機會,來吸引台灣的盟友,在這樣的情況下,台北越來越難以留住其所剩不多的邦國。
他補充,在過去幾十年內,拉美地區承認台灣的國家,從7國銳減為3國::「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台灣都能很左右逢源地融入該地區,但隨著來自中國的壓力越來越大,這變得更像是一種臨時的權宜之計。」
此次的宏都拉斯風波,再次在台灣燃起「是否該與其僅存的弱小、貧困友邦保持邦交」的爭論。
雖然部分輿論認為,台灣的資源應用於與更具全球影響力的歐美國家的進行非官方交流,但裡奇表示,台灣與世界各國的官方、非官方的關係,是可以互補的,因此台北有充分的理由,去維繫與弱小邦國的關係:「官方的邦交可以遏止中國宣揚其擁有台灣主權的敘事,或國際普遍認同,也能為台灣提供在國際組織中的發聲。」
自2016年蔡英文上任台灣總統以來,巴拿馬、多明尼加共和國、薩爾瓦多和尼加拉瓜都紛紛倒向北京,如今台灣在中美洲的邦國僅剩貝里斯、瓜地馬拉,及宏都拉斯。
不過,台灣淡江大學拉丁美洲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宮國威表示,台灣目前與其他拉丁美洲盟友的關係仍非常穩定,尤其是巴拉圭和瓜地馬拉。
大西洋理事會(Atlantic Council)艾德麗安·阿什特拉丁美洲中心(Adrienne Arsht Latin America Center)的助理主任伯恩哈德(Isabel Bernhard)也認為,由於過去10年來、台北藉由在該地區提供「人道主義援助、數位援助和教育外交」,樹立了良好聲譽,因此包括宏都拉斯在內的中美洲國家非常清楚與台灣維持關係的好處,台灣在該地區的長期地位不會太過艱困。
「台灣可能會與(與其斷交的前邦國)維持一個非正式的接觸窗口,這樣這些前邦國要是哪天回心轉意,還有這扇門是敞開的。」她說,台灣可能改以「打持久戰」的方式,持續在該地區耕耘:「不過宏都拉斯的聲明,可能會讓台灣總統蔡英文在三月底訪問中美洲時,有點腹背受敵就是了。」
(台灣中央社、路透社、台灣外交部)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