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網民細數江澤民政治遺產 抒發對習不滿

中國前國家主席江澤民11月30日在上海去世,英國BBC駐新加坡記者黃曉恩(Tessa Wong)撰文指出,江澤民去世正好發生在中國局勢不確定的時刻,各地近期出現被視為1989年「六四」天安門事件後最大規模抗議的反封控「白紙運動」;民眾廣泛悼念江澤民意在借古諷今,表達了對他所在時代的懷念,也藉此暗自抒發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不滿。
黃曉恩撰文指出,江澤民去世的消息發出後,中國社交媒體受到審查,但依然出現了廣泛的悼念,網民從各個方面分析江澤民的政治遺產,並表達了對他和他所在時代的懷念。江澤民去世不僅提醒民眾六四事件所留下的創傷,也不可避免激起民眾批評現任國家主席習近平,懷念江澤民時代是對習近平和他領導中國方式的控訴。
黃曉恩寫道,中國民眾在網路上致敬江澤民的許多內容都被認為是在挖苦習近平。有報導指出,針對歌手梁靜茹「可惜不是你」的搜尋關鍵字在一些入口網站被屏蔽,其他人用一些關於「江爺爺」的評論暗酸習近平。
黃曉恩指出,江澤民去世前,在對於他統治記憶甚少的年輕人中就有非同尋常的吸引力,年輕人認為江澤民是可愛、有些暴躁的爺爺,其鮮明性格與習近平精心打造、有些平淡的形象截然不同。不少中國網民懷念江澤民在外交場合表現出的風度和幽默;懷念他所在那個「百花齊放的年代」;懷念他保持與西方國家的穩定關係;懷念他的文化修養,和應對媒體的風格。
有留言表示:「那個時候多好啊!」;「一種革命浪漫主義的色彩」;「他真的好可愛,就像自己家的爺爺一樣,光明磊落正能量」。
黃曉恩也說,隨著中國應對經濟成長趨緩、與西方國家關係緊張和清零政策的沉重壓力,江澤民去世加劇中國民眾懷念習近平之前的時代。江澤民統治時期標榜高經濟成長、改革開放並日益繁榮,當時中國融入全球經濟並在六四事件後尋求修復聲譽。
文章引述香港浸會大學新聞系副教授閭丘露薇說,如果江澤民在十年前去世,怎麼也不會懷念他,但正是在有了「切身之痛的對比之後」,產生了對一個時代的懷念。網民的悼念可以大量傳播,一方面是沒有形成威脅性,另一方面是考慮到近日「白紙運動」,「可以作為消解民間怒氣的出口」。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