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微博懷念「江澤民時代」頁面全變黑白 陸網錯愕:他不是神!

江澤民多才多藝精通多國語言擅長彈琴詠詩。(微博照片)
江澤民多才多藝精通多國語言擅長彈琴詠詩。(微博照片)

大陸社交媒體新浪微博於30日21時23分,全部變成黑白,以紀念中共前總書記江澤民過世,不少大陸網友也紛紛表達對「江澤民時代」的懷念。

許多大陸網友認為,江澤民是典型的「文青」,多才多藝,且不吝於在公開場合分享。他會彈鋼琴、吹長笛、唱京劇、評彈,還喜歡到處題字,光是西湖國賓館就有好幾處江澤民的題字。

尤其在外國領袖會見的場合,江澤民會當場指揮「歌唱祖國」。他還曾在會見西班牙國王夫婦時,當眾梳頭,成為全世界的新聞頭條。

有大陸網友意有所指的是:「他是活生生的一個人,不是神!」,「他並沒有把自己弄成『神格化』!」

另據星島網報導,1989年天安門事件後,63歲的江澤民在中共元老鄧小平、陳雲欽點下,接替趙紫陽出任中共總書記,並擔任中央軍委主席,1993年擔任國家主席。江澤民曾憶述當時「沒有這個意思準備」,原本打算退休後到大學當教授,結果開始了13年的治國之路,集黨政軍大權,展開了「江澤民時代」。

江澤民任內推動改革開放,強調與國際接軌,「悶聲發大財」,促成中國大陸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並於2000年提出「三個代表」,破天荒允許資本家入黨,率領中國經濟騰飛。

他精通多國語言,擅長彈琴詠詩,常用英、俄、日語同外國政要交談。他五度訪美,和美國總統克林頓、布希等關係良好。他談笑風生接受美國名記者華萊士的電視專訪,令海內外印象深刻。

江澤民任內收回香港、澳門,曾四度訪港,包括1997年主持回歸儀式。回歸前,他曾在一個公開場合「眾裏尋他」,與後來成首任香港特首的董建華握手,引起廣泛關注。

2000年10月,江澤民在中南海接見述職的董建華,被記者問到是不是欽定董建華連任。江澤民勃然大怒,對著鏡頭批評港記:「too young、to simple,sometimes naive」。

2002年中共十六大,江澤民卸任總書記,由胡錦濤接棒,但留任軍委主席兩年。

江澤民曾自我總結,任內做了「三件事」: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把鄧小平理論列入黨章、提出「三個代表」(即中共代表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先進文化的發展方向、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如果說還有一點成績就是軍隊一律不能經商,這個對於軍隊的命運有很大關係。」

江澤民終年96歲。新浪微博在今晚21:23分全部變成黑白。(新華社)
江澤民終年96歲。新浪微博在今晚21:23分全部變成黑白。(新華社)

江澤民

延伸閱讀

連淘寶、小紅書都變黑白 大陸全平台哀悼江澤民

江澤民逝世登上微博熱搜 大批大陸網友悼念

愛掉書袋訓晚輩 江澤民痛罵香港記者「too young too simple」成經典

長者不續命:江澤民之死,與中國的「膜蛤文化」

相關新聞

權傾一時 江澤民96歲辭世

權傾一時、主政大陸十三年的中共第三代領導人江澤民昨日病逝上海,享耆壽九十六歲。總統府發言人張惇涵昨晚表示,「我們有注意到...

江澤民追悼大會 習近平推崇江推動兩岸達成「九二共識」

中共前最高領導人江澤民追悼大會上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中共總書記習近平致悼詞時,回顧並推崇江澤民的一生。習近平稱,江澤...

長者不續命:江澤民之死,與中國的「膜蛤文化」

「天若有情天亦老,我為長者續一秒。」中國前國家主席江澤民,已由中國官方證實,於11月30日在上海逝世,死時96歲。在此刻中國各地爆發白紙運動的時候,宣告江澤民的死訊不免引起巧合聯想。江澤民從退出政治舞台後,無論是其本人或江系上海幫,仍在中國有一定的「存在感」,而之中最為奇妙的就是以江澤民為嘲弄素材的「膜蛤文化」,反覆惡搞再現江澤民訓斥記者的經典發言、或是替生死未卜的江祈福續命。膜蛤文化從何而來?昔日教訓香港記者的長者言論,又說了一些什麼?

江澤民「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 之前僅9人獲此高規格稱號

周三(30日),前國家主席、中共前總書記江澤民在上海病逝,享年96歲。隨後,「告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書」由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發布。據了解,上一次有如此規格還是鄧小平逝世時。

紐時:防疫掀民怨 悼念江澤民成為習近平新難題

中共第三代領導人江澤民今天病逝。紐約時報分析,江澤民在位時中國社會風氣相對開放,現任領導人習近平則因鐵腕防疫而面臨強大社...

長者不續命:江澤民之死,與中國的「膜蛤文化」

「天若有情天亦老,我為長者續一秒。」中國前國家主席江澤民,已由中國官方證實,於11月30日在上海逝世,死時96歲。在此刻中國各地爆發白紙運動的時候,宣告江澤民的死訊不免引起巧合聯想。江澤民從退出政治舞台後,無論是其本人或江系上海幫,仍在中國有一定的「存在感」,而之中最為奇妙的就是以江澤民為嘲弄素材的「膜蛤文化」,反覆惡搞再現江澤民訓斥記者的經典發言、或是替生死未卜的江祈福續命。膜蛤文化從何而來?昔日教訓香港記者的長者言論,又說了一些什麼?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