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外貿銀:3因素使民進黨輸選舉 後疫情蜜月已經結束

法國外貿銀行今(29)日指出,民進黨沒有贏得台灣地方選舉,面對2024年總統大選,經濟減速將成為相關議題,台灣恐將面對結構性風險,尤其多年來一直是救世主的半導體生態系統,將面臨全球經濟低迷衝擊,示警台必須關注中國大陸因素以外的經濟計劃,尤其是針對中產階級的計劃。因此下調台灣GDP增長將從2022年的3.2%放緩至 2023年的2.6%。
法國外貿銀行認為,台灣幸運躲過COVID-19驅動的衰退,但成功的防疫政策,並沒有幫助民進黨贏得地方選舉。缺乏吸引選民大主題、投票率大幅下降、地方問題處理不當,對選舉結果推波助瀾,台灣後疫情蜜月已經結束,新的挑戰時代才剛剛開始。
法國外貿銀行指出,台灣出口增長提振經濟增長,推升台灣人均GDP超越韓、日等科技強國。台灣目前擁有亞洲最高的製造業比例,佔其GDP的34%。全球芯片出口份額也從2019年的10.2%飆升至2021年的12.1%,其中先進芯片(7 奈米及以下)佔 70%。政府的扶持政策一直在推動外國直接投資,尤其是來自歐洲的綠色和高科技製造業投資。
然而,真正的經濟挑戰才剛剛開始。
法國外貿銀行認為,隨著全球科技週期低迷,出口增長在2022年10月轉為負增長,同比增長-0.5%。中國大陸緩慢結束的清零政策對台灣產生負面影響,台灣占出口的 40%。全球利率上升抑制了消費者對消費電子產品的信心,這意味著企業需要在2022年第2季度之前清空庫存。
此外,鷹派美聯準和通膨也在推動加拿大央行升息,儘管為了經濟增長步伐將放緩。經濟的重新開放提振了消費,但影響將是暫時的。如果增長放緩,家庭信心可能會下降。隨著國際旅行的恢復,台灣將出現旅遊淨收入流出,可能徘徊在GDP的5.2%左右。
從更結構性的角度來看,主要存在三大風險。首先,工資增長緩慢意味著家庭可能覺得他們尚未從經濟增長中獲益。與其他行業相比,半導體和金融之間的差異可能會加劇收入不平等,尤其是在COVID-19衝擊之後。其次,推動供應鏈安全意味著台灣可能需要增加對外投資,這可能會排擠國內投資。第三,與中國大陸的關係仍將困難重重,並帶來越來越真實的後果,尤其是在美國改變遊戲規則的芯片禁令方面。
即使經濟減速不是地方選舉的主要主題,但在2024年大選前夕顯然是相關的。在國內外不利因素的影響下,台灣 GDP增長將從2022年的3.2%放緩至2023年的2.6%。製造業,尤其是半導體生態系統,多年來一直是救世主,但ICT週期的全球低迷將傷害經濟。雙方都需要關注中國大陸因素以外的經濟計劃,尤其是針對中產階級的計劃。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