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對「這件事」認知落差大 詹長權:不檢討,立委總統也會輸

台大公衛教授詹長權。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大公衛教授詹長權。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9合1大選落幕,執政黨慘敗,各界都提出檢討方向。台大公衛教授詹長權昨於臉書發文,他認為新冠疫情是對於選舉結果的影響很重,關鍵在於,人民都認知到台灣目前「疫情遠高於世界平均」,執政黨對疫情的認知,卻停留在「疫情遠低於世界平均」的最早期階段,執政黨和民眾之間巨大的認知落差,正好就反映在民進黨候選人票數的落後上。若不能反省,可預期未來立委和總統選舉還是會重複這次的挫敗。

詹長權指出,以每天新冠肺炎每百萬確人數來描述台灣的防疫的結果,台灣可以分為三大階段。第一階段,2020年1月大流行開始到2021年年中為止的一年半期間遠低於世界平均;第二階段,2021年年中三級警戒期間,低於世界平均但是有幾天趨近世界平均;第三階段,2022年4月下旬至今,則遠高於世界平均,而且高確診率發生在所有年齡層,特別是小於50歲確診率高於全國平均。

詹長權分析,對台灣新冠疫情的感知和控制成效的判斷和解讀,執政的民進黨停留在第一階段,媒體和民代的關注則大多集中在第二階段,但是大多數人民真實的新冠經驗和感受,卻是在涵蓋投票日、每日高確診數持續發生的第三階段。執政黨候選人票數的落後,正反映了上述認知落差。

這次疫情對未來兩年的立委和總統選舉影響會是為何?詹長權認為,這要看民進黨能否誠實面對、以民主程序檢討防疫作法、改變指揮中心、展現新民意。執政黨如果可以公開透明地檢討反省,對將無效防疫作法改懸易轍、不足太遲的防疫部署要增強補漏,有效降低新冠疫情對人民、社會、經濟衝擊的強度、廣度和頻率,或許還有可為。否則,民進黨在未來的立委和總統選舉,很可能會重複2022年挫敗的經驗。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榮譽教授傅大為也在詹長權臉書留言表示認同。傅大為表示,以此分期說民進黨對疫情的認知停留在第一階段是很對的,民眾的受苦經驗其實已經遠遠超過第三階段的情況。例如我們熟知的初期的口罩之亂、3+11破口、疫苗缺乏的各種緊張經驗,還有指揮中心疫苗問題顯示的諸多疑點而失掉人心等等,都還是在第一、二階段的事情。

詹長權回應道,第二階段確診病例雖然沒有第三階段高,但是當時人民對疫情的焦慮感卻很高,人民對政府防疫政策的不信任,可能已經很明顯了。當時對病毒特性了解不足、疫苗供應量不足、疫苗品質爭議、三級警戒衍生社會肅殺氣氛等因素,更進一步影響民眾對疫情的感受。因此,雖然第二階段實際感染新冠的人不多,但對新冠的風險感知卻不低,至於第三階段,風險感知則主要源自親身或近身染疫的經驗。

衛生福利部台北醫院小兒科顧問醫師盧道揚留言表示,現在國際上已不再強制通報,確診數已經不太有意義。詹長權說,這情形台灣也有,要確認有感染而沒報告的病例,只要有血清抗體調查就能估計出來,可惜的是,2020年指揮中心就不讓彰化縣衛生局做血清抗體疫調,至今仍沒有全國性血清抗體資料可以做此估計。

2022大選 民進黨 疫情

延伸閱讀

背後都黑道?館長稱遭開槍與民進黨有關 綠營回應了

2024選立委?王世堅:除非別選區 但現最大挑戰是蔣萬安

台北市立委補選人選 朱立倫:蔣萬安態度看法非常重要

民進黨敗選過後 府發言人:蔡總統不會主導黨務但仍會協助

相關新聞

民進黨慘敗 代理黨主席陳其邁:謙卑面對民意

民進黨在九合一選舉慘敗,昨天召開敗選後首次中常會,無異議推舉高雄市長陳其邁出任代理黨主席。陳其邁表示,最重要的就是從敗選...

民進黨對「這件事」認知落差大 詹長權:不檢討,立委總統也會輸

9合1大選落幕,執政黨慘敗,各界都提出檢討方向。台大公衛教授詹長權昨於臉書發文,他認為新冠疫情是對於選舉結果的影響很重,...

冷眼集/特權與跋扈 民進黨敗選照妖鏡

特權與跋扈帶來腐敗,民進黨九合一選舉敗選,這兩項要素屢屢在網軍側翼橫行、國家機器出征、綠衛兵官員囂張等「綠能你不能」事件...

獨/鄭文燦爭黨魁密集運作 28日找英系、林佳龍爭支持

民進黨在九合一選舉大敗,北台灣執政縣市基、桃、竹全丟。蔡英文總統辭民進黨主席後,昨天民進黨中常會通過由英系高雄市長陳其邁...

九合一選舉衝擊!大敗後請辭黨主席 「尊蔡」仍是綠營唯一選擇?

民進黨在這次地方選舉,輸到只剩二都三縣,黨主席蔡英文第一時間請辭。誰將是綠營新共主?儘管外界認為,蔡英文此後跛腳,但熟悉民進黨內局勢者認為,黨內仍有機率遵循「尊蔡」路線。

王世堅指名蘇貞昌應負主責 逼宮狠酸:真想賴,誰也趕不走

民進黨在九合一選舉中以慘敗收場,總統蔡英文第一時間辭去黨主席,由高雄市長陳其邁代理,行政院長蘇貞昌雖也口頭請辭但獲慰留。對於蘇貞昌的去留,在此次選舉中成功連任的民進黨台北市議員王世堅直言,蘇貞昌應為此次民進黨敗選負最大責任,並狠酸,「真想走,誰也留不住;真想賴,誰也趕不走」。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