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五億高中生肋骨斷、內臟破 配偶涉偽造文書不排除加工自殺

氣候賠償談不攏 COP27延後1天閉幕

環保團體「反抗滅絕的氣候啟示錄四騎士」的成員十八日,也就是COP27峰會預定最後一天,在南非開普敦舉行抗議。(美聯社)
環保團體「反抗滅絕的氣候啟示錄四騎士」的成員十八日,也就是COP27峰會預定最後一天,在南非開普敦舉行抗議。(美聯社)

聯合國第廿七屆氣候峰會(COP27)表定十八日落幕,但已開發國家與開發中國家在損失與損害賠償上未達成共識,埃及外交部長蘇克里昨宣布,峰會將延後一天至十九日。歐盟十七日於最新提案中同意設立賠償基金,並警告提案已是最終版本。

資金來源三方案

根據聯合國氣候機構十八日公布最新協議草案,未見針對損失與損害氣候賠償計畫的討論結果,不過十七日晚上一份官方草稿顯示,目前談判桌上對於其資金來源,有三種方案:今年就設立基金、明年設立、明年以其他融資方式處理。

歐盟執委會副主席提孟思則宣布,歐盟已同意設立基金,特別針對當前因極端氣候而陷入危機的國家,提供資金協助。美國與其他工業國家是否跟進,值得關注。

損失損害列議程

人在會場的中央大學教授李河清認為,本次峰會最大突破是把損失與損害列入正式議程;目前丹麥、蘇格蘭和德國都願意出錢,雖仍是少數,已是今年的好消息。不過基金的資金來源、管理方式,以及如何與其他既有的國際基金對接,今年恐難有答案。

清大科技法律研究所教授范建得觀察,今年一些發展中國家遭遇嚴重天災,面臨生死存亡,損失與損害的議題取得正當性,應該會有進展。

此外,從最新草稿看來,各方將再次確認巴黎協定的目標,努力把全球氣溫升幅限制在比工業革命前高攝氏一點五度以內。另外,由於今年僅廿八國更新國家自定貢獻(NDC),草稿強烈催促各國COP28前,重新繳交更具減碳野心的目標。

至於本周稍早由印度提出,受到美國、歐盟支持的「削減所有化石燃料」提議(去年僅針對煤),則沒有出現在決議草稿中,受到國外環境運動者批評。

環團反對假淨零

對於COP27談判進展不如預期,公民團體在會場召開「人民會議」,訴求二○三○年前淘汰化石燃料,且不接受假淨零政策,如透過「碳抵換」減輕排碳責任。

來自馬拉威的氣候運動人士萬利達指出,今年的氣候峰會從第一天開始,就完全失去「非洲COP」的味道。「從草案來看,可以說國家領導人在對我們撒謊」。

萬利達說,不加速淘汰化石燃料、提供資金給受氣候衝擊的脆弱國家,「這場會議就只有少數有權勢的人得利,大多數國家的人民將被犧牲」。

國際環保組織350.org副主任海林格表示,「削減化石燃料」被寫進最終決議的可能性極低,但公民團體已明確表達訴求,氣候正義不只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還有許多人權議題值得關注。

美國氣候特使柯瑞對印度「削減化石燃料」的提議表示支持。

近年全球氣候災損 製表/國際組
近年全球氣候災損 製表/國際組

化石 歐盟 美國

延伸閱讀

談不攏!COP27延長至19日閉幕

COP27直擊/挑戰史上最漫長「紅眼談判」 決議草稿曝光

氣候談判陷僵局 UN秘書長:停止相互指責

COP27/氣候峰會閉幕前夕 補償基金仍談不攏

相關新聞

COP27閉幕 強化減碳落空

第廿七屆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7)歷經通宵談判,埃及時間廿日凌晨四時左右閉幕。近兩百個與會國家代表首度同意設立「損失損...

COP27協議 成立氣候賠償基金

延後一天閉幕的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廿七次締約方會議(COP27),十九日就「損失與損害氣候賠償計畫」達成協議,同意成...

氣候賠償談不攏 COP27延後1天閉幕

聯合國第廿七屆氣候峰會(COP27)表定十八日落幕,但已開發國家與開發中國家在損失與損害賠償上未達成共識,埃及外交部長蘇...

李遠哲打臉蔡英文淨零政策 廖俊智:非常善意的提醒

總統蔡英文去年宣誓2050淨零排碳目標,但中研院前院長李遠哲受訪時指出,以目前做法做不到2050淨零排放。中研院院長廖俊...

台學者評COP27氣候峰會:成就不多令人失望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7次締約方會議(COP27)落幕。台灣學者今天 評論本屆成就不多「令人失望」,缺乏各國合作進行...

COP27連線/聯合報x願景工程xTVBS 直擊COP27最終結果

COP27氣候峰會在上周末正式閉幕,經過兩個多禮拜的談判,終於達成歷史性協議,同意設立「損失與損害」基金,補償受到極端氣...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