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競合影響全球減碳 尼泊爾青年控:富國應付代價

聯合國第27屆氣候峰會(COP27)正在埃及舉行,美中兩大國如何競爭與合作,成外界關注重點。專家說,美中兩大國占去年全球約四成碳排放,「這兩國如果放棄協商,對減碳的期程會有影響」。另一方面,「損失和損害青年聯盟」認為,開發中國家不是氣候危機的加害者,而是受害者,呼籲富國應付出代價。
此外,聯合國7日則公布一項投入31億美元,打造全球氣候預警系統的5年計畫。聯合國秘書長古特瑞斯說,平均每人不到50美分,就能及早抵禦日益極端和危險的天氣。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塔拉斯則說,該系統能拯救生命,並減少30%的傷害。
今年8月,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引發北京不滿,宣布暫停與美國八項合作,包括氣候變化商談,令外界擔心全球兩大碳排放國的關係生變,恐影響全球減碳腳步。今年美國照例派出氣候特使凱瑞,北京也循慣例派出氣候變化事務特使解振華,將是美中談判兩大主角。
參與峰會的行政院能源及減碳辦公室副執行長林子倫受訪說,氣候談判仰賴美中這種大型協商集團合作,「如果美中不合作,對(聯合國)內部或外部的減碳進程會有很大影響」。
長期關注氣候峰會的台大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周桂田說,中國在氣候談判舞台不會缺席,因氣候議題牽涉到大量資金與技術的投資,「更牽涉一帶一路戰略,北京不會放棄這個角色」。
聯合國8日公布「氣候行動融資」報告,指出欲阻止暖化並應對其影響,開發中國家2030年前每年需要1.4兆投資。「氣候行動融資」報告指出,富國、投資人與多邊開發銀行應投入1兆美元,剩餘約1.4兆則來自開發中國家的公共和私人來源。報告負責人之一、經濟學家史登說:「富國應認識到,投資新興市場和開發中國家的氣候行動,符合他們重要的自身利益,且考量到他們現在和過去的高碳排帶來的嚴重影響,這也是正義問題。」
「我們活在被冰川融水淹沒的恐懼中。」24歲尼泊爾青年什雷雅(Shreya KC)是「損失和損害青年聯盟」倡議組成員,什雷雅說,一項研究指出,全球10%最富有的人口,製造全球近50%的碳排放量,而五成最貧窮的人口,只排放7%的碳排。
此外,歐洲聯盟氣候監測機構「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昨天表示,歐洲今年10月創下有紀錄以來最高溫紀錄,比參照期間1991至2000年還要高出將近2℃(35.6℉)。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