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27現場直擊/生在失去的時代 尼泊爾青年索氣候賠償

24歲的什雷雅(Shreya KC)在尼泊爾長大,她的家鄉索盧昆布(Solukhumbu)位於聖母峰山腳下。「我們活在被冰川融水淹沒的恐懼中。」什雷雅表示,暖化、暴雨等極端氣候,威脅當地的生計、生物多樣性和傳統文化,「我們生在失去的時代,必須有專門的金融機制彌補我們的損失。」
什雷雅說的金融機制,是1991年由太平洋海島國家共同提出的「損失與損害」(loss and damage)氣候賠償,用以應對海平面上升、國土遭淹沒的危機。然而,此機制長期受阻於美國和歐盟等已開發國家,一直到今年第27屆聯合國氣候高峰會(COP27)才首次被列入議程。
什雷雅是「損失和損害青年聯盟」(Loss and Damage Youth Coalition)倡議組成員,一個橫跨南北半球四十個國家、由青年組成的全球聯盟。她以非政府組織觀察員的身份出席COP27,期待損失與損害的機制能在本屆氣候峰會取得進展。什雷雅表示,來自脆弱國家的青年要向已開發國家的領導人施壓,實現氣候正義。
根據「世界人口評論」(World Population Review)的統計,尼泊爾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只占全球0.05%。開發中國家不是氣候危機的加害者,什雷雅說,一項研究指出,全球10%最富有的人口,製造了全球近一半的碳排放量,而50%最貧窮的人口,只排放了7%的碳排;與北半球的奢侈相比,大部分南半球國家的碳排放是為了生存。
不過,最貧窮、缺乏基礎建設的國家卻在第一線承擔氣候災難,因此發展停滯,甚至要舉債重建村落。什雷雅說,尼泊爾人倚靠豐富自然資源維生,但旅遊業、農業的產值都在天災衝擊下大幅減少。
「當家庭收入減少,尼泊爾男性會喝更多酒,家暴案件更多。」什雷雅說,尼泊爾的女性地位低,在飲用水越來越缺乏的情況下,必須在陡峭山丘上跋涉五小時才能帶回飲用水,「她們攜帶超乎負荷的水量,很多女人的子宮因此脫垂。」
什雷雅強調,氣候賠償應該是獨立運作的機制,「而不是贊助或道德捐獻」。研究估計,損失與損害的賠款金額,在2030年會達到2900億到5800億,2050年則高達兩兆。人為因素造成的氣候危機,超出了人們所能適應的範圍, 「誰來為我們的生活和生命的損失承擔責任?必須有人為此付出代價,對吧?」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