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泰院事件掀「狂歡後」的疏散漏洞 專家點出真實隱憂

南韓首爾市中心的梨泰院發生萬聖節活動死傷憾事,造成至少151人喪生、82人受傷,警方目前持續接獲失蹤通報,累計至少近3000件。銘傳大學建築系教授王价巨今天在臉書指出,在緊急狀況下,人不可能如工程師設定,有秩序地像水一樣流出來,過小的個人面積會誘發推擠行為,骨牌效應就有可能產生,人的堆疊、二氧化碳蓄積造成窒息經常都是死傷主因,密閉空間又比開放空間更嚴峻。
王价巨曾參與台北大巨蛋都審會審查,他表示,梨泰院發生嚴重踩踏事件,也是為什麼在審查大巨蛋的時候,他會要求把人在狂歡或歡樂時發生突發事件的心理狀態影響行為反應考慮進去,才會是真實的疏散情境。
王价巨說,緊急狀況下,人不可能如工程師設定,有秩序地像水一樣流出來,過小的個人面積會誘發推擠行為,骨牌效應就有可能產生,人的堆疊、二氧化碳蓄積造成窒息經常都是死傷主因,密閉空間又比開放空間更嚴峻。
王价巨表示,以這個案例來看,現場環境都是狹小巷弄和斜坡,已經夠複雜了,正常疏散、疏散時慌亂、疏散慌亂產生踩踏、疏散者心理狀態大幅轉變,甚至是疏散時神智已經恍惚(或許是毒品或過度狂歡狀態),又是不同層級的複合情境。
王价巨指出,現場一次就有上百名需要緊急救援的大傷、甚至有神智不清的傷者,怎麼緊急處置?現場死傷者堆疊,怎麼處理?怎麼有效檢傷?醫療機構擠滿了緊急傷患,如何挪出病床?現場傳言與謠言持續傳出,怎麼有效的危機溝通?現場指揮系統如何建構、如何運作?外部支援到場找誰報到?經歷過災害現場的民眾是否會有PTSD,如何導入後果管理機制?
王价巨說,台灣要好好檢視這些設施及應變機制,把梨泰院的案例當作探討和經驗學習的對象,不要等到出事再來檢討和究責。每個人到這種場合也要思考如何自我保護,真正的情境都是「政府非常有可能救不到你」。
而在該則貼文下方,也有網友留言。有人指出,當看見教育現場災防演練用人數代表制、用大型布偶當傷患時,不由得敬佩這不務實、不懂真實情境的作為。人數、重量皆不足的情況下(牽扯空間疏散流量、包紮、搬運等問題),演練的意義在哪裡?大規模檢傷分類更不用說,是因為「樂觀偏見」作祟。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