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出席空軍官校畢典 80歲拜登又跌倒!

熱如夏上看36度注意長浪 吳德榮:明起1周天氣不穩定

南韓梨泰院萬聖節慘案…踩踏發生時怎麼辦?消防員曝3招提高生存率

南韓首爾梨泰院舉行的萬聖節派對意外,據多家外媒報導,韓國官方公布死亡人數已151人,且持續更新中。法新社
南韓首爾梨泰院舉行的萬聖節派對意外,據多家外媒報導,韓國官方公布死亡人數已151人,且持續更新中。法新社

南韓首爾著名的夜生活鬧區梨泰院,29日晚上舉辦萬聖節狂歡派對,因太多參與者湧入,發生大規模踩踏事件,目前死亡人數已增至151人,其中有97名女性、54名男性;死者中有19名外國人,分別來自伊朗、烏茲別克、中國和挪威,另有82人受傷,所幸初步確認無我國籍人士罹難。有民眾詢問「被人擠人推擠的當下要怎麼保護自身安全」,釣出自稱有「119相關的大傷經驗」網友解答。

一名網友在PTT發文問說,「請問大家,如果像這次梨泰院的狀況一堆人人擠人,然後一直被推擠一直走不出去,當下要怎麼做,才能保護自身安全呢」?也好奇「如果遇到像這次梨泰院的狀況,自己剛好被擠在中間,當下可以怎麼做來保護自己的自身安全呢」?

貼文曝光後,一名自稱有「119相關的大傷經驗」的男網友回文指出,由於台灣沒有太多相關的類似事件,因此找了一些國外書籍教材,再套入自身經驗,總結出三個歐美國家在用、能提高生存率的方法。

原PO分享,首先、你要保守胸腔空間,所以你要擺出搏擊姿勢。這麼做的理由是因為踩踏事件的窒息成因大致分為兩種:第一、你人站著,被高密度的人群像兩面牆壁慢慢壓縮你,把你擠到肺部沒有呼吸空間,壓力過大而窒息;第二、你倒地了,人家踩到你走過去也就算了,要是有更多人也被你絆倒,壓在你身上那你一定也沒辦法讓胸腔有空間。

因此擺出搏擊姿勢「不是要你打人,而是製造胸腔活動空間」,切記移動時雙腳不要離地,用滑步的方法前進,保持這樣的姿勢用力氣去抵擋人群,同時也能壓低重心的滑步,不會讓你容易摔倒或是被絆倒。盡可能往人潮空隙處鑽,不要跟著大家死命逃生,你有多少空隙決定了你有多少空氣可以呼吸。如果靠近牆壁,那就用雙手推牆製造空間。

第二、倘若不小心跌倒了,千萬不要躺平,要跪著然後盤坐,雙手環抱頸椎,手肘放在膝蓋上不要放在地上。這麼做可以讓你保持一個三角形的姿勢,不容易被推倒,且維持的三角點可以提供胸腔一個空間呼吸。

第三、觀察看看有沒有可以利用的高處,如果周邊有穩固的桌子,或是你臂力好能拉住穩固的懸空架設往上爬,也是保護自己的方法,畢竟這麼做已經不會有人擠到你了。

原PO更不斷呼籲大家,任何狀況都要保持冷靜,不要急著站起來或逃跑,因為誰都不知道發生什麼事,與其跟著人群衝,倒不如先維持搏擊姿勢讓自己有得呼吸,等人潮慢慢散去,也坦言上述這些方法就是盡可能拚活而已,擠壓、踩踏事件只要人群越多,保護方法的效果就會越低。

梨泰院踩踏事故 南韓 首爾 消防員

延伸閱讀

被擠到雙腳騰空、大腿瘀青 梨泰院倖存女子驚恐:2女在我面前斷氣

自拍錄下梨泰院慘況!32秒影片全是恐怖尖叫 嬌小女擠到沒氣

預感梨泰院戾氣太重!通靈網紅救經紀人逃過一劫

侯友宜力挺北北基桃候選人 4首長機制避梨泰院憾事

相關新聞

7小時暴增13倍! 南韓梨泰院推擠事件失蹤人數飆至3580起

CNN報導,南韓首爾龍山區梨泰院29日晚間舉辦萬聖節活動,卻因人潮過多造成嚴重推擠事件,至少151人死亡,失蹤人數持續增...

「這種悲劇不應該發生!」 尹錫悅:將徹查原因、防止意外再發生

在首爾梨泰院29日晚上發生嚴重推擠事件,造成至少151人死亡後,南韓總統尹錫悅30日上午向全國發表談話,宣布全國進入哀悼...

被梨泰院「人牆」堵住難逃脫 倖存者爆哭憶慘況:我差點死了

南韓首爾梨泰院上周六(10月29日)發生的踩踏事故目前已經造成156人死亡,另外還有超過140人受傷,其中33人重傷...

案發前4小時就有報案「快被壓死」 南韓警輕忽釀梨泰院悲劇

南韓梨泰院踩踏事故迄今造成156人死亡與151人受傷,韓媒1日報導,這起憾事本可避免,警方從事發前4小時起就陸續接獲民眾...

「我抓住她的一隻手!」澳洲男憶魂斷梨泰院同行好友:我根本救不了她

南韓首爾梨泰院29日晚間的萬聖節派對活動導致至少154人喪生,事後也有不少倖存者在網路上回憶事發當下的情況,一名澳洲男子...

影/尹錫悅勘災問「是在這裡死了那麼多嗎?」 網友怒批:瘋了吧

南韓首爾梨泰院29日晚間的萬聖節派對活動發生大規模推擠意外、導致至少154人喪生,總統尹錫悅除宣布進入全國哀悼期,也宣布...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