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熱如夏上看36度注意長浪 吳德榮:明起1周天氣不穩定

不確定性消除 史坦普、那斯達克指數攀9個月新高

治療腸衰竭 國內首例活體小腸移植150公分

梨泰院踩踏致至少151死 斜坡「人體疊羅漢」影片曝光

南韓首爾梨泰院發生大規模踩踏意外,其中狹窄的斜坡也是造成民眾嚴重死傷的原因之一。 歐新社
南韓首爾梨泰院發生大規模踩踏意外,其中狹窄的斜坡也是造成民眾嚴重死傷的原因之一。 歐新社

韓國解除COVID-19防疫限制和社交距離後,3年來的首場萬聖節活動爆發嚴重事故,首爾市中心一場人滿為患的慶祝活動昨晚發生推擠踩踏,釀成至少151喪生和82人受傷。

事發在首爾人氣鼎沸的龍山區梨泰院,法新社引述韓國當地媒體說法指出,當時有多達10萬人前往慶祝萬聖節,擠爆當地的窄巷以及彎曲的街道。

路透社報導,為了這場萬聖節活動而部署當地的警察,有時根本無法控制人群。

21歲的文柱永(Moon Ju-young,音譯)說,事發之前,巷弄已有出亂子的明顯跡象。他告訴路透社:「當時人群比平常還要多出至少10倍。」

目擊民眾形容說,當時人多到令人窒息,搶著離開現場導致民眾開始一個撲上一個,急救人員到達現場後發現受害者人數多到無暇因應,趕緊要求路人協助急救。

30歲的全佳乙(Jeon Ga-eul,音譯)告訴法新社,「有太多人在推擠,我夾在人群之中,一開始也無法脫身」。他說:「我當時就感覺出要出事了。」

消防人員告訴法新社,這起發生在昨晚10時左右的踩踏意外至少釀成149人喪生,包括2名消防人員。行政部表示,截至今天清晨6時,估計有150人受傷。

消防人員說,民眾持續湧進一條人已多到水洩不通的窄巷,在這條有下坡路段的街道上,當頂端的人群開始倒下,下方的人也跟著倒在其他人身上。

有目擊者告訴韓聯社,「一個人疊在另一個人身上,就像墳地一樣。有些人是逐漸失去意識,有些人則是看起來已經斷氣了。」

人在事故現場的龍山區消防局局長崔成範(ChoiSung-beom,音譯)表示,死傷慘重可能肇因於發生在窄巷的推擠。他同時表示,許多受害者為20多歲的女性。

在現場幫忙急救的醫師李範錫(Lee Beom-suk)告訴韓國媒體聯合電視新聞台(YTN),現場亂成一團,「我一開始幫人做實施心肺復甦術(CPR)時,人行道上有兩名受害者,但傷者人數一下子暴增,遠遠超出在場急救人員」。他說:「有很多路人上前協助我們做CPR。」

他說:「很多受害者的臉色蒼白,很多人測不到脈搏或氣息,還有很多人鼻子有血。」「很難用言語形容。」

隨著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趨緩,韓國4月解除酒吧餐廳的宵禁令,私人聚會也不再有10人的上限,5月則已解除室外口罩強制令。

南韓首爾梨泰院發生大規模踩踏意外,目前已知149死、150傷。 美聯社
南韓首爾梨泰院發生大規模踩踏意外,目前已知149死、150傷。 美聯社

萬聖節 梨泰院 首爾

延伸閱讀

韓國梨泰院發生大規模踩踏 韓網紅曝慘況「首爾大街上竟有100多人被壓死」

首爾梨泰院踩踏事件至少149死 消防局長:死者多半為20多歲的女性

「我們與韓國人民同悲!」拜登:對首爾痛失摯愛的家庭表達最深的哀悼

梨泰院踩踏增至149死 發生在地鐵站出口窄巷 目擊者:看到遺體、殘肢

相關新聞

7小時暴增13倍! 南韓梨泰院推擠事件失蹤人數飆至3580起

CNN報導,南韓首爾龍山區梨泰院29日晚間舉辦萬聖節活動,卻因人潮過多造成嚴重推擠事件,至少151人死亡,失蹤人數持續增...

「這種悲劇不應該發生!」 尹錫悅:將徹查原因、防止意外再發生

在首爾梨泰院29日晚上發生嚴重推擠事件,造成至少151人死亡後,南韓總統尹錫悅30日上午向全國發表談話,宣布全國進入哀悼...

被梨泰院「人牆」堵住難逃脫 倖存者爆哭憶慘況:我差點死了

南韓首爾梨泰院上周六(10月29日)發生的踩踏事故目前已經造成156人死亡,另外還有超過140人受傷,其中33人重傷...

案發前4小時就有報案「快被壓死」 南韓警輕忽釀梨泰院悲劇

南韓梨泰院踩踏事故迄今造成156人死亡與151人受傷,韓媒1日報導,這起憾事本可避免,警方從事發前4小時起就陸續接獲民眾...

「我抓住她的一隻手!」澳洲男憶魂斷梨泰院同行好友:我根本救不了她

南韓首爾梨泰院29日晚間的萬聖節派對活動導致至少154人喪生,事後也有不少倖存者在網路上回憶事發當下的情況,一名澳洲男子...

影/尹錫悅勘災問「是在這裡死了那麼多嗎?」 網友怒批:瘋了吧

南韓首爾梨泰院29日晚間的萬聖節派對活動發生大規模推擠意外、導致至少154人喪生,總統尹錫悅除宣布進入全國哀悼期,也宣布...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