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濫訴亂象!父子為電信費提1.5萬件訴訟 法院一年收130萬件民事新案

抓到了!鹹粥店槍殺案嫌犯躲新北宮廟內 凌晨狼狽落網

美國防部調整組織結構 台灣業務納中國部門

美國國防部決定將涉台業務轉由主管中國事務部門負責,引發爭議。圖為五角大廈空拍圖。(路透)
美國國防部決定將涉台業務轉由主管中國事務部門負責,引發爭議。圖為五角大廈空拍圖。(路透)

五角大廈負責中國事務的副助理國防部長切斯。(摘自美國國防部官網)
五角大廈負責中國事務的副助理國防部長切斯。(摘自美國國防部官網)

台業務轉由切斯主管

美國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十六日報導,考量兩岸局勢升溫,五角大廈決定將台灣業務自東亞辦公室移出,轉移給負責中國事務的副助理國防部長切斯(Michael Chase)主管。

國防部發言人薩波向本報證實,這項調整將有助政策的效率和協調,更有甚者,讓國防部相關業務的組織架構與指揮系統和國務院等行政部門保持一致。

但曾經負責東亞事務的美國官員認為,這是美國傳遞「對台關係是對中關係的其中一部分」訊號,北京可能會滿意,因為看起來就像「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

我國防部表示不評論

薩波說,「這項調整並未改變我們的『一個中國』政策、我們對盟友夥伴的承諾,或是我們對維持自由開放印太地區的關切。」

我外交部表示,本案屬於美國政府內部組織結構事務,我方一向不會評論。近來台美安全合作關係緊密,美方對台海安全的重視有目共睹,未來台美也將持續共同合作,促進印太地區和平穩定。國防部則表示不評論。

官員對中侵台憂心增

根據報導,這項業務調整來自於國防官員對北京侵略台灣的憂心增加,尤其是在八月台海危機之後;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裴洛西八月初訪問台灣,中國大陸隨即對台灣周邊發起大規模演習,升高台海和區域局勢緊張。

報導指出,五角大廈稱這項組織業務調整將有助提高內部運作效率,但批評者認為時機點「糟糕透頂」,川普政府時期的東亞事務副助理部長柯林克說,中方不會認為這是巧合,無意也好、天真也罷,美國傳遞「對台關係是對中關係的其中一部分」訊號,告訴全球裴洛西訪台後,美國政策調整成更加親中的路線。

蘇利文:發送錯誤訊息

美國共和黨籍聯邦參議員蘇利文說,任何弱化美國協助台灣自我防衛的作法都是壞主意;這是對北京發送錯誤訊息,讓中方認為他們能支配美台關係,甚至有權討論美國回應台灣安全需求的政策。

截至川普執政中期,中國、台灣、日本、南韓和澳洲事務都由東亞事務副助理部長管轄,直到二○一九年六月,時任印太助理部長薛瑞福將中國業務單獨移出,增設副助理部長專責,讓新副助理部長專心處理中國議題,東亞辦公室協調美國盟友;現任負責中國事務的副助理部長是切斯。

北京可能會對調整滿意

薛瑞福告訴Politico,從中國的規模來看,這樣的調整幾乎是不可避免,也意味著台灣將獲得較少關注;他說,傳統認為台灣是處理對中關係的一個問題,隨著組織架構調整,這項概念又回來了,北京可能會滿意,因為這看起來就像「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

美國政府負責台灣事務有三個主要部門,分別為白宮國安會、美國國務院與國防部。

美國國務院過去有中華民國科,自一九七九年美中建交後,國務院內部調整為中國科與台灣事務協調處;國安會過去有負責中台蒙事務主任及亞洲事務資深主任,拜登上任後略作調整,新設印太事務協調總監一職,將中國自亞洲事務獨立出來提升至資深主任位階,由羅森伯格出任,她去年三月十八日參加阿拉斯加美中高層對話時,頭銜為「中國暨台灣事務資深主任」,此外,仍有一名負責中國暨台灣事務的主任。

美國 國防部 北京 國務院 國安會 川普 薛瑞福 裴洛西 五角大廈 拜登

延伸閱讀

影/邊境10月開放解封? 蘇貞昌:最後階段好好守住

美防部將台納入中國辦公室 曾訪台參議員批「向北京發出錯誤訊號」

中國對台威脅全面升級 台灣人別無感

500萬人查英女王最後航班 超越裴洛西訪台追蹤數

相關新聞

美國防部調整 台灣業務納中國部門

美國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十六日報導,考量兩岸局勢升溫,五角大廈決定將台灣業務自東亞辦公室移出,轉移給負責中國事務的副助理國防部長切斯(Michael Chase)主管。

【總編開箱】讓中國辦公室管台灣 美國防部選在此時 合理但不尋常

美國國防部決定將台灣業務自東亞辦公室移出,改由中國辦公室來主管,即使這項業務轉移合情合理,但在此時調整,已透露出不尋常的味道。

五角大廈把台灣移入中國事務 專家:台灣角色弱化 台海風險升

美國五角大廈決定將台灣業務自從東亞辦公室移出,轉移給負責中國事務的副助理國防部長切斯。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嚴震...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