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
0:00
融資買債ETF慘被追繳!網友怒揭投資陷阱 PTT熱議「低風險神話破滅」

有網友因自認「債券ETF是存股族的避風港」,因此選擇以融資方式購入00687B共20張,不料股價從34.5元跌至26.41元,不僅帳面浮虧近10萬元,還接到券商追繳電話,對於債券標榜「低風險」卻遭遇斷頭,感到極度錯愕,引發PTT投資板熱烈討論。
一名網友在PTT發文分享自己因槓桿操作而受重創,原希望靠配息養息,但本季配息縮水至0.31元,年化殖利率僅約4.6%,已低於高股息股票水準。他無奈表示「本來想靠配息慢慢養,結果變成靠補錢續命」,並對債券ETF「低風險」印象產生動搖,詢問網友是否該繼續攤平或儘快止損。
不少網友對原PO選擇融資購債表示不解與譏諷,認為「融資利率都比債息高」、「借錢買債,還期待穩賺不賠?」有網友指出債券ETF雖然風險相對低,但僅限於現金長期持有,一旦開槓桿,價格波動放大就是致命風險,更直言「債蛙不是已經破產就是在破產路上」。也有不少人認為原PO文筆誇張,質疑其對帳單真實性,稱「幻想單」、「沒有本還玩槓桿是來送錢的」。
也有部分留言持較為中立態度,建議檢討策略與標的選擇。有網友表示自己也曾遭00687B追繳,後轉投BBB等級以上、久期較短的00945B來降低風險,認為「開槓桿買長債真的要很小心」,「不是債ETF不好,是你選錯工具又搞錯方式」。另有網友建議應改用信貸或股權質押等成本較低的槓桿方式,而非高利融資,以免殖利率被吃光還倒貼。
此外,許多資深網友進一步點出大環境與錯誤心態問題,強調債券ETF適合資產規模較大的投資者進行配置,小資族若想靠配息翻本恐需數十年,甚至形容這類操作是「以債養債再養債」、「配息配到靈魂出竅」。整體而言,多數人認為槓桿買債並非長線投資良策,投資人應審慎評估自身資金與風險承受能力。
※免責聲明:本文僅為個人觀點與紀錄,而非建議。投資人申購前需自行評估風險,詳閱公開說明書,自負盈虧。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