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主動式ETF發行元年 助攻資產管理創新發展
隨全球ETF市場多元發展趨勢持續推進,臺灣2025年迎接主動式ETF元年,揭開資產管理創新里程碑,目前已有三檔主動式ETF正式掛牌上市,涵蓋智慧選股、產業聚焦及成長導向等策略,顯示市場對多元投資商品的高度期待與接受度。
臺灣證券交易所表示,首檔主動式ETF「野村臺灣智慧優選主動式ETF」(00980A)於5月5日正式掛牌,接續5月22日「群益台灣強棒主動式ETF」(00982A)及5月27日「統一台股增長主動式ETF」(00981A)相繼上市,代表臺灣ETF市場歷經20多年發展後,從被動追蹤指數走向主動選股新時代。
這三檔新上市ETF在策略面各具特色,包括以因應產業結構變化的主動選股、聚焦本土強勢企業基本面的選擇邏輯,以及著重成長潛力與長期趨勢的選股配置。此多元設計可滿足不同風險屬性與投資目標的需求,拓展投資人參與市場的深度與廣度。
證交所解釋,主動式ETF全名為「主動式交易所交易基金」,由基金經理人依投資目標及策略,主動建構及調整投資組合,突破傳統被動式ETF僅追蹤指數績效的限制,在操作上擁有更多的彈性,且不強制要求須有績效指標(Benchmark)。
同時,為便利投資人辨識商品屬性,主動式ETF的基金名稱必須包刮「主動式」字樣,證券簡稱前二字為「主動」,並依資產類型區分為股票型(證券代碼末碼A)與債券型(證券代碼末碼D)。基金投資組合亦採每日揭露制度,與現行ETF標準一致,確保資訊透明度,保障投資人權益。
臺灣長期以來推動定期定額與盤中零股交易制度,成功降低投資門檻,吸引大量年輕族群與小額資金進入市場,為資本市場注入活水。
如今主動式ETF加入商品行列,讓投資人除原有的被動式ETF與股票定期定額外,更具備主動策略的選項,不僅有助於滿足不同屬性與目標的投資人需求,也可望吸引更多族群參與資本市場,擴大普惠金融的效益基礎。
證交所統計,截至2024年底,全體定期定額投資ETF與股票的累積金額已突破3,900億元,其中ETF占比高達82%,股票約為18%,顯示投資人偏好以ETF作為長期資產配置工具。年齡分布上,定期定額與盤中零股制度吸引大量21至40歲投資人參與,展現制度對年輕與新手投資人的高度包容性。
※免責聲明:本文僅為個人觀點與紀錄,而非建議。投資人申購前需自行評估風險,詳閱公開說明書,自負盈虧。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