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跌20%之後開槓桿作指數化投資「相對安全」?專家:反而更危險

關於是否能借錢作指數化投資的問題以前就有講過,我會說並不反對。但前提是你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並符合許多條件。
如果真的了解生命週期投資法的原理,並按做法這樣做的話(細節以前講過就不細述),那麼長期實質風險反而是比較小的。(但如果不是,而是只是想開槓桿,那就有可能實質風險更大)
所以接下來主要三個前提,就是
1、有能力借到成本夠低的錢2、能面對還款現金流的風險(有什麼意外狀況還不出錢來,被迫在下跌時賣出)
3、承擔心理上的風險。(不會在跌得很慘的時候受不了而賣出)
這三個符不符合因人而異,所以你要開槓桿得自己想清楚,這部分我沒辦法代答,只能說如果不確定就謹慎一點。
上面的一般說法以前應該講過了。這裡要講的重點,是一個很常有人在講或問的做法,就是平常不開槓桿,然後等大跌(例如市場跌20%)之後再借錢來開槓桿。
這種作法看起來好像比較謹慎,風險也比較小,但在我看來,正好相反。
如果有人認真這樣想,我反而可能會建議,還是別開槓桿比較安全,或至少要釐清自己開槓桿的想法是什麼,有沒有矛盾。
為什麼要市場跌20%再借錢開槓桿?有人會說因為怕借了錢買在高點,有人會說怕開了槓桿就開始跌,有人說這樣子開槓報酬率應該會比較好。
為什麼說危險,因為這樣的做法想法就是想多賺報酬,又不想多擔太多風險。
但,首先,有誰保證說,跌了20%之後就不繼續跌了?假如市場要跌50%,跌了20%之後還有40%可以跌,一個會在意這20%差別的人,能扛得住再跌40%嗎?
再來,市場跌20%之後一定比較安全嗎?說不定你等了3年之後,市場一路漲了50%,之後再跌20%比現在還貴,這樣借錢投資有比現在買便宜或安全嗎?當然沒有啊。
然後,借錢投資就算投指數,一定比不借賺得多嗎?當然不一定,開槓以後運氣差持續嚴重下跌就有可能輸不開槓,但這本來就是可能發生的,除非能預測股市,不然不可能避免。
因此,這種作法背後的心態,很有可能就是財務和心理上的準備不夠,如果真的跌了20%開槓,接來運氣差繼續一直大跌,就可能受不了風險而被迫賣出了。
編輯推薦
- 市場下跌借錢投資不一定錯?專家:用資產配置與再平衡的角度來思考
可能有人堅持會說,我其實在財務和心理上開項沒問題,只是想跌20%再開而已。
但更重要的是,假如你是很年輕,當下資產佔一生會存的錢比例非常少,所以想要使用生命週期投資法借錢投資。那就應該知道這套方法的重點,是要減緩年輕的時候投入太少,市場又拼命漲,年紀大之後市場又表現差,所造成的嚴重順序風險。
換言之
1、對這個人最不利的狀況,就是想要開槓桿,但一直等著不開槓桿,然後市場一路漲上去。2、對他次不利的狀況,是年輕的時候開槓桿,市場一路漲上去。(沒看錯,開了槓桿還一路漲還是不利的)
3、對他第二有利的狀況,是年輕的時候開槓桿,市場開始下跌表現不佳。(沒看錯,就算開槓桿,先下跌還是比較有利)
4、對他最有利的狀況,是年輕的時候不開槓或等下跌再開,然後真的下跌市場表現很爛的狀況。
生命周期投資法的目的就是要避開第一種最糟的狀況,讓結果維持在中間兩種狀況之一,讓長期投資目標達成的機會更高。
在這個思路之下,假如真的有能力(借得到低成本的錢、又有能力還款、心理也不怕嚴重下跌)開某個比例的槓桿,還選擇等大跌才買,那根本就沒辦法避開第一種狀況( 可能就一路漲上去了),而是在賭第四種狀況會發生,也就是違反了生命周期法的初衷。
這樣並不是在做生命周期投資法(因為跟生命週期投資法的目的矛盾),就只是又想開槓桿多賺,又想擇時買進而已。(沒有一定不行,但就是另個想法做法)
整體而言,如果你年輕時要做生命週期投資法,那當然就是在有能力的當下,立刻借立刻投入,這才最符合這方法的原理。而就算投入之後立刻下跌了,看起來好像做了錯誤的選擇,但其實是結果對自己比較好的狀況,如果有這樣的完整心態,就不會那麼在意借錢投入之後下跌,以及借了錢結果報酬輸給如果不借錢的狀況,才容易長期堅持下去。
還是要提醒,這篇講的,全部都是是已經符合幾個前提之後,找到合適自身槓桿比例後的作法。不是說你什麼都不想就直接借錢投資。然後建議的是以全球股市為主的配置。
◎本文內容已獲 Ffaarr的投資理財部落格 授權,原文出處於此;未經同意禁止取用轉載。
※免責聲明:本文僅為個人觀點與紀錄,而非建議。投資人申購前需自行評估風險,詳閱公開說明書,自負盈虧。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