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0定期定額到後面沒意義?股數占比少乾脆不買?小畢:平均成本才是重點
投資時,大家常採用定期定額法來投資。
定期的意思就是因為我們無法預測何時是高點何時是低點,所以就固定時間買進,例如每個月的第一天買進;至於定額就是每次買固定的金額,例如每次買10000元。
定額的話可以讓我們在股價高時買到少一點數量,股價低時買到多一點數量,這樣一來理論上你的買進成本就會很接近長期的平均值,因此定期定額法也稱作平均成本法。
但隨著定期定額的投資時間增加,累積的資金也越來越多,於是有人提出後來投入的資金跟累積資金相比所佔的比例越來越小,所以對於平均成本的效果也越來越小,也就是所謂的定期定額鈍化。
例如每個月投入10000元,第二個月投入的資金佔整體資金的50%,第三個月投入的資金則是佔整體資金的33.3%,到了第20個月時,投入的資金只佔整體資金的5%,看起來定期定額到後期好像真的會鈍化,但這其實存在一些迷思。
首先,定期定額的影響不是用資金所佔的比例來決定。
假設某支股票連續三天的股價分別是每股5元,10元和15元,那麼平均價就是每股10元。
如果你在這三天各投資30元,也就是在5元時買到6股,10元時買到3股,15元時買到2股,當投資90元後共買到11股,平均價格為8.18元,而不是這三個股價的平均價10元。
這是因為每筆定額買到的股數不一定一樣,所以每筆定額的影響跟買到的股數有關,買在5元時,等於有6股的成本是5元,對整體成本的影響是54%而不是33%。
知道每筆定期定額的影響是跟買到的股數有關後,有些人可能會認為後來買到的股數跟前面累積的股數相比,比重還是會越來越小,事實上隨著定期定額投入的次數增加,每筆定期定額對整體成本的影響本來就會越來越小,這跟是不是新資金無關。
以定期定額100筆為例,假設每筆買到的股數都相同,那麼每筆資金對於整體成本的影響都是1%,移除第一筆資金或是第100筆資金對整體成本的影響都不大。
也就是說新資金影響越來越小跟定期定額無關,因為就算不是定期定額投入,只要之前投入的資金夠多,之後的新資金對於整體成本的影響本來就是會變小。
接下來我們回到定期定額的目的,定期定額就是讓投資人避免將所有資金買在高點,所以今天當新資金的影響越來越小時,代表投入累積的資金夠多,也就是已經達到定期定額平均成本的目的。
新資金如果會大幅影響整體成本才應該要感到擔心,這代表新資金如果買在高點時會大幅提高整體的成本。
以只投入3筆定期定額和100筆定期定額來說,100筆的每筆投資對整體成本影響較小,但平均成本的效果絕對比3筆定期定額來得好。
最後常有的疑問就是當新資金影響變小的話,還需要繼續定期定額嗎?
我的建議還是繼續定期定額,因為通常資產累積的時間還很長,現在的新資金雖然和前面相比影響可能變小,但後面新資金的總和還是有可能會超過前面投入的資金。
只有持續定期定額投入才能繼續獲得平均成本的好處。
◎本文內容已獲小畢投資筆記授權,未經同意禁止取用轉載。
※免責聲明:本文僅為個人觀點與紀錄,而非建議。投資人申購前需自行評估風險,詳閱公開說明書,自負盈虧。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