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878一路從16漲到逼近22元…不敢投資會墊高成本價? 他破迷思:該用力買進

今天講心態面,只是以878舉例,我覺得任何優質資產都適用。去年這個時候有個老鐵我印象很深,他說覺得16塊的878有點高想等回檔到15塊,殊不知2月漲了1塊到17塊,結果他沒什麼買到…
如果這老鐵一直觀望沒有再繼續買,那過了一年他從16塊觀望到今天的收盤價21.89,雖然成本價也許16塊多,但張數少累積的帳面報酬就少,領到的股息也少,那這樣的成本價似乎沒有比好。
另一個老鐵昨天密我,他說成本16.9塊、張數40張,一直想再買一點,但怕成本價拉高殖利率就沒那麼漂亮,「怕成本價變高不敢買」,很多人好像都有這個症頭?如果不持續買進那張數就是永遠停留在40張。
這樣的心態就好像在說,優質資產怎麼一直漲?股息怎麼越來越多?害我我要花更多的成本去持有,因為我要增加成本所以我不想賺更多,再多的現金流我也不要,因為我必須為了優質資產支付更多成本,這種心態容易讓你卡在中間不上不下。
關於優質資產我的想法是,這麼優質的資產,股價越漲越高、股息越來越多,我應該用力買進、持續買進,盡可能去持有更多的優質資產,因此我不惜開槓桿繼續買進,未來它還會繼續增值,為我帶來更大的報酬及現金流。
成本增加也沒有關係,因為我相信未來它的增值幅度會遠遠大於我的成本價,只要我的持有數量越多,就算股價只有些微漲幅,我的帳面報酬就會衝的很快,至於股息更不用說,張數越多股息現金流就越大。
所以在上一篇文章我提到,今年我會把878衝到100張,無論它的股價有多高,我願意為了這個超優質資產支付更多的代價,我才不要等到一年後股價股息又再次破紀錄時,才在後悔自己怎麼買這麼少。
當然每個人的看法都不同,如果你覺得超低成本價是你來市場的主因,帳面報酬、張數跟股息都其次的話那也沒問題,適合自己就好。
免責聲明:所有內容基於公開及一般資訊的心得分享,本人不推薦任何投資標的及操作方式,投資人得自負盈虧
◎本文內容已獲 槓桿存股哥 授權,原文出處於此;未經同意禁止取用轉載。
※免責聲明:本文僅為個人觀點與紀錄,而非建議。投資人申購前需自行評估風險,詳閱公開說明書,自負盈虧。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