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878收益平準金的優缺點! 他:投信沒買成分股的錢不知道會不會確實歸還

有沒有收益平準金,會影響一檔高股息ETF的穩定度嗎?為何要有這樣的制度,優點和缺點又是什麼,往後選擇一檔ETF若是沒有該制度,就不要選擇了嗎?
YouTube頻道《陳愉昇投資理財》,以國泰永續高股息(00878)為例子,說明該制度的概念和其優缺點,他認為,收益平準金制度可有可無,因為配息再多再穩定,若是沒有填息那就都沒用了。
以下為影音內容:
收益平準金基本概念
ETF收益平準金大家可以想成,投信公司為了讓舊投資人和新投資人,都可以領到一樣的股息。
防止新投資人大量湧入,稀釋掉舊有投資人原本的股息。
舉例,原本一檔ETF規模100億,預計配發2億元的現金股利,但是如果這檔ETF突然竄紅,大家紛紛搶進,規模來到了500億,但就只配發2億元的現金股息。
西瓜就是只有那麼大顆,可是吃西瓜的人變多了。所以每個人可以分配到個股息也就跟著變少了;這就是所謂,新投資人稀釋掉舊投資人股息的例子。
收益平準金這個制度的誕生,就是在防止股息被稀釋的問題,有收益平準金的ETF不會把投資人的錢,全部去買成分股,會留一部分的本金起來,做為以後要配發給投資人的股息,剩下的錢再拿去做投資。
至於沒有收益平準金的ETF,就會把投資人的錢全部拿去買成分股:
假設一檔ETF要兩萬,有收益平準金的ETF就會先把1千元存起來,剩下的1萬9千元,才會去購買成分股。
若是股息配發1500元,就會把之前存起來的1千元,再加上投資成分股,領到的股息500元一併給投資人,所以完全不會因為股東人數增加,股息被稀釋的問題。
但也有人感到疑惑?如果把存起來一千元還給投資人,那下次收益平準金裡面不就沒有錢了?
其實完全不需要擔心這個問題,因為現在所買的股票,到了下次就變成舊有的,因為已經有參與過公司的除息了,除非又多買了一張,但多買的一張是屬於新的,那就會再次經歷到收益平準金的整個流程。
錢被ETF騙走了?
比較值得注意的是,投信公司到底有沒有把之前存起來的1千元確實且全部還給投資人,這就是這個制度很常被人詬病的地方。
萬一只有歸還800元,最後只有領到了800加上股息的500元,也只有1300元,200元就這樣不翼而飛了,也不會知道投信公司怎麼應用了。
身為投資人好像也沒有一個管道或方法,可以讓投資人去了解,投資ETF的錢到底花在哪裡?這就是公司誠信的問題。
其實也不光是收益平準金有這個問題,就是沒有使用這個制度的ETF,投信公司真的有把我們的錢100%拿去購買成分股嗎?這種東西真的就要打上問號了。
ETF要選有平準金還是沒有的?
可能是因為近期00878很熱門的關係,導致蠻多投資人開始有一個習慣,買ETF會去專門挑選有收益平準金的。
可是這樣其實不對,記得一件事情,不管這檔ETF有沒有收益平準金這個制度,要買的是一檔選股邏輯優秀的ETF,而不是去買收益平準金這個制度。
領的股息,從頭到尾都只是扣除一部分的本金,將其退回給投資人而已,股息配再多再穩定,沒有填息都沒有用,就只是從左手換到右手,選股邏輯才是一檔ETF的「大腦」。
收益平準金只是一個輔助工具,且可有可無,絕對不是買一檔ETF的唯一因素,任何東西都是一體兩面的,在看到它優點的同時,應該也要看到它的缺點。
◎本文內容已獲 陳愉昇投資理財 授權,未經同意禁止取用轉載。
※免責聲明:本文僅為個人觀點與紀錄,而非建議。投資人申購前需自行評估風險,詳閱公開說明書,自負盈虧。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