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878跟0050都要的話怎配置?專家分「三階段」:這時可100%高股息ETF
2022年是高息型ETF大放異彩的一年,報酬率勝過大盤與市值型ETF。尤其是00878,在財經網紅的推波助瀾之下,受益人數激增、規模迅速突破千億大關。非常多存股新鮮人首檔投資標的不是0056,就是00878。在大盤陷入熊市的2022年,存股新鮮人們不斷買進高息型ETF,也確實嚐到報酬率勝過大盤與市值型ETF的甜頭。
然而戰局詭譎多變,去年10月底大盤波段觸底反彈至今,市值型ETF上演絕地大反攻,短短3個多月漲幅碾壓高息型。不少版友開始動搖信心,提出兩個問題:是否該繼續累積高息型ETF?是否該把所有高息型賣出,轉進市值型?
高息型與市值型ETF兩者功能不同,這不是非A即B的選擇題,而是要看個人投資屬性與整體資產配置,才能做最後決定。
高息型著重穩定的配息,特性是波動小於市值型,因此空頭市場表現會優於市值型。市值型著重在長期報酬率,波動幅度遠大於高息型,換句話說,相對於高息型,市值型空頭時跌的深、多頭時漲的猛,但長期報酬率會優於高息型。
瞭解高息型與市值型ETF的特性之後,然後進一步確認自身投資屬性。如果認同高息型,就必須接受大盤多頭時,報酬率會輸給市值型的結果。2022年專注累積00878的新進版友,如果可以接受報酬率落後的結果,要持續買進00878當然可以。
該把高息型全數賣出,轉換成市值型嗎?版主認為這是一個很糟糕的投資策略,朝三暮四的結果,往往會落得兩頭空。股市難以預測,又有誰能保證今年市值型一定會勝過高息型?如果未來市場爆發重大金融危機,高息型反而是一個保護傘,此刻全數轉進市值型,必定受傷慘重。如果您看好今年市值型的表現,就從今天開始挪部分資金建立部位,不建議賣出高息型轉投入。
版主一向強調資產配置的重要性,市值型與高息型的功能不同,都適合做為資產的一部分。將每個月的買股預算,按比例分別投入市值型與高息型才是最佳的買股規劃,沒必要重壓特定一種。至於該如何分配資金比例,版主過去曾經發文做過建議,本文簡單重述如下:
[階段一:距離退休還有10年以上]因為有充分時間讓複利發揮威力,建議80%資金佈局市值型,20%買高息型。
[階段二:距離退休還有6~10年]
這個階段可能會希望降低資產波動,同時增加現金流進帳,因此市值型佔買股資金可以降到50%,高息型佔50%。
[階段三:已退休或3~5年內即將退休]
進入這個階段,現金流是最重要的。3~5年內即將退休的投資人,市值型佔買股資金可以降到20%,高息型佔80%;若是已經退休,則可以100%投入高息型。
還有另外一種方式,即買股資金100%投入市值型,退休之後在逐月、逐年將一定比例轉換成高息型,以換取更多更穩定的現金流。理論上,這個方式是最有效率的,畢竟市值型的長期報酬率會遠勝高息型,因此退休之後在進行轉換,可以讓複利的威力在最後一刻爆發。
總結。首先,若已瞭解自身投資屬性與高息型ETF的特性,想專注累積00878也是可以的。其次,不建議賣出高息型轉投入市值型,如果看好市值型的表現,挪一定比例資金投入,重新建立市值型部位。最後,把每個月的買股預算,按比例分別投入市值型與高息型才是最佳的買股策略。
※免責聲明:本文僅為個人觀點與紀錄,而非建議。投資人申購前需自行評估風險,詳閱公開說明書,自負盈虧。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