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五月天假唱疑雲持續燒 阿信出手了:不必為任何事辯解

2022台股ETF規模逆勢增六成 2023債券ETF接棒高息題材

2022年股債雙殺影響下,據投信投顧公會資料,境內基金規模全年下滑近千億,終止連續五年成長趨勢,32種基金類型僅10種成長,其中台股ETF(指數股票型-國內股票)逆勢年增60.4%達2,975億元最多,兩大ETF 0050、0056全年共增加1,326億元,並同步帶動0050 ETF連結基金、0056 ETF連結基金,全年規模也大增30%。

同時2022年國內ETF連結基金異軍突起,不但規模逆勢成長3成,更是32種基金類型成長率第三名,顯示愈來愈多人注意到ETF連結基金優勢。以0050 ETF連結基金來說,它主要投資於0050,因此報酬率與0050亦步亦趨,還可以選擇配息或不配息(累積)級別,沒有證券戶的投資人,可適用共同基金的申購方式,1,000元或者1萬元就可以開始參與0050的投資。(申購規定視各銷售通路而定)

至於債券基金受到升息衝擊,規模全面下滑,境內基金中的跨國投資債券ETF、跨國投資一般債券基金規模分別年減7.2%、12.4%,非投資等級債基金更大幅萎縮24.1%;且無獨有偶,境外非投資等級債基金國人持有規模2022年亦衰退1,709億,年減22.1%。

不過隨著美國積極升息,基準利率逼近5%之後,美國公債、投資等級債券投資機會浮現,從2022年10月起,債券ETF投資人數增加首度擠入ETF單月受益人數增加前十名單,其中投資於被視為無風險資產的美國公債-元大美債20年(00679B)更是連續三個月入榜,持續坐擁國內債券ETF人氣王,債息普遍較美公債更高的投資級債ETF買氣也快速上升中,預期投資級債券的投資風潮預期將延續到今年。

展望2023年,法人指出,美國通膨數據已連續六個月下降,美國升息腳步有機會放緩,升息終點將至的預期激勵市場情緒好轉。台股殖利率近期來到5%水準,是5年來極具吸引力進場時機,0050一向是台股搶反彈第一選擇,零股交易活絡更有利推波助瀾,小資族可以多利用零股交易定期定額小額就能當0050持有人。想要兼顧高股息與成分股股價低波動,還可以留意元大台灣高息低波(00713),在台股下跌逾兩成的2022年,全年含息報酬率僅下跌7.7%;而在台股上漲的2020、2021年,也分別繳出14.64%、31.81%含息報酬率。

另外,當美國公債殖利率來到約4%水準、投資級債殖利率衝上5%至6%水準,投資人不再需要承擔非投資等級債的高違約風險,也能獲得媲美高股息水準的「高債息」,還有價格反彈潛力,加上國內債券ETF普遍有季配息,愈來愈多人存股、存債並行,多了息收來源,也能平衡風險與成長。

美國公債 ETF 債券

延伸閱讀

2022年台股ETF規模逆勢增六成 2023年債券ETF接棒高息題材

市場氣氛悲觀就該買股票?谷月涵談兔年台股走勢 投資人可留意「2標的」

台積電飆漲40元!謝金河曝「2個吉兆」預告晶圓雙雄是最大目標

1/31【早晨財經速解讀】外資狂買台股700億 今年重返萬八?特斯拉反彈近三成 最換情況已過?港股兩個月上漲五成 有基之彈?

相關新聞

長債ETF剛準備起飛…他卻停止買入了? 原因曝光:因無法再降低成本

隨著美債指數上揚以及台幣升值趨緩。長天期債券的淨值終於有了比較明顯的上漲。

00919月領一萬所需「本金最低」配息又穩! 專家:搭00878和0056的股利率勝00929

群益台灣精選高息ETF(00919),月領一萬元要存幾張?

00937B太猛…2天竟漲了1塊! 專家提「4優點」:尚未降息債券商品已底部翻8%

00937B二天就漲了快1塊錢,這實在太猛了!

結婚賺300萬全投ETF!他買0056+00878+00919月領25K

指數股票型基金(ETF)省去投資人看盤的心力,部分標的還能定期領取配息,近年深受台灣人喜愛。有網友分享,他靠結婚收禮金賺了300萬,並將此筆資金投資0056、00878、00919,每月光是配息就可領2.5萬,將近法定最低薪資的金額,令他開心直呼「給還在猶豫為什麼要結婚的朋友們一點參考」。

債券ETF開飆! 00687B竟有「年終慶」…納收益平準金配息增近期漲相加

10月除息後短短兩個月,12月再次除息,今年第5次配息,每單位0.35元,如果以2個月計算,等於年化7%!

00919、00713、00878…該選誰? 國內與海外ETF大比拼:00757五年績效高達239%

在國內高股息ETF績效表現上,平均漲幅也達38%左右,當然高股息主打的是殖利率與高股利,這點與前兩者追求價差的ETF相對不同,只是還是要注意,部分高股息ETF可能會因為自身策略設定問題與市場環境變動,造成賺了股利賠了價差的現象...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