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大巨蛋3月底將鋪人工草皮 李四川:今年底打球即將實現

每分鐘心跳只剩50多下正常嗎? 醫曝最常見是這個原因

國一北上小貨車翻車! 「紫爆」回堵3公里

十大熱門零股 ETF占四檔

圖/經濟日報提供
圖/經濟日報提供

美國科技股在台股封關期間以來漲多跌少,激勵投資人信心,法人看好台股下周一(30日)開紅盤後,資金行情有望回歸,尤其是台積電、國泰永續高股息、鴻海、元大台灣50等熱門零股交易標的,更將持續吸引散戶資金「螞蟻雄兵」進駐。

台股17日封關以來,美股主要指數震盪走高,那斯達克、費城半導體指數更一反去年弱勢,今年來漲幅已遠優於道瓊、S&P 500指數。台積電ADR氣勢如虹,增加下周一台股開紅盤普通股走勢想像空間。

台積電近年成為小資族存股的最愛。統計近兩年的零股市場表現,台積電在2022年的盤中加盤後總成交股數達3.6億股,超越2021年的2.6億股,成長37%,遙遙領先其他標的。今年以來,台積電零股總成交股數為1,254萬股,依然一枝獨秀。

今年以來零股成交最多的第二至第十名,依序為國泰永續高股息、鴻海、元大台灣50、元大高股息、玉山金、國泰金、富邦台50、聯電、國巨。與去年全年的零股成交前十名相比,ETF仍維持在四檔,電子股由兩檔增加到四檔,金融股則從三檔減至兩檔。

就成長幅度來看,以國泰永續高股息最高,去年全年零股成交股數1.99億股,全年度大幅成長610%,爆發力驚人,今年以來仍維持高人氣。富邦台50也有150%的增幅,受惠於總費用及淨值較低,受到愈來愈多存股族的注意。另外,元大台灣50成長99%,元大高股息成長75%,也都相當可觀。

金融股方面,玉山金、國泰金去年零股成交股數比2021年分別成長逾七成、三成。金融股2022年配息豐厚,吸引不少存股族,但法人示警,2022年金融股獲利縮水,勢將影響2023年配息。投資人要進行零股投資時,不能只是為了存股而存股,一定要考慮投資的整體成效。

電子股則剛好相反。鴻海、聯電去年零股成交股數都名列前十名,但與前年相比都是負成長,國巨零股交易去年受青睞的程度也遠不如前年。不過,隨著電子股持續消化庫存,兔年可望先蹲後跳,散戶重新擁抱電子股,預期與金融股「此消彼長」的現象會更明顯。

零股 台積電 高股息

延伸閱讀

半導體領軍 開紅盤日有戲 台股醞釀雙軋

台積電ADR大漲較台股溢價已逾15% 市值正直逼波克夏

台積電在今年CES「隱形出席」 彰顯台灣科技業軟實力

存股要看殖利率高的股票? 專家:小心這些投資陷阱

相關新聞

00878不等於「人多的地方不要去」?他分析曝這檔漲贏大盤

股票投資標的選擇不易,近年許多人都喜歡選擇元大台灣50(0050)、元大高股息(0056)、國泰永續高股息(00878)等,不過有網友分析指出,00878的股利率吊車尾,「看不懂為何這麼多人買」;近三年報酬率以元大台灣高息低波(00713)表現最好;群益台灣精選高息(00919)雖然去年才上市,但是股價表現佳,12月至今漲贏大盤許多。

00713只花4天完成填息 PTT嗨喊「簡單快速」:送分題來了

台股22日開高走高,大盤指數終場收在15,760.46點,上漲247.01點,成交量2,418.7億元。近期討論度很高的高股息ETF元大台灣高息低波(00713)僅花4天完成填息,PTT網友表示,「種季配息在填息上也特別簡單快速,根本新版送分題」。

ETF加碼進場點在社群討論都「哀鴻遍野」時! 達人:屢試不爽

投資ETF就沒辦法看淨值而定,因為個股的淨值是穩定的,而ETF的淨值是每天浮動的,ETF的淨值是依據每天成分股的漲跌判定的,所以兩者的意義不太相同,因此SOP倍數表無法直接套用在投資ETF上。

100萬投資ETF買幾檔?網籲「丟一檔就夠」:單筆買進006208

台股20日開高走低,電子股、金融股齊走跌,傳產股以觀光股、電機股漲幅領先,指數開小紅後往下走低,盤中翻黑,大盤指數終場收在15,419.97點,下跌32.99點,成交量1,896.98億元。有投資人詢問,假設要投入100萬買入台股季配型ETF,應該如何分配。有網友認為「丟一檔省手續費」,也有人認為「配置成每個月都能領息」。

一千萬全丟0056月領5萬股息爽退休? 達人回測:要買0050才能辦到

就請問你覺得平均每個月多少股息可以才足夠,還有多少本金才足以產生你認為可以COVER每一天的股息?

00878與0050「績效大解析」! 達人:用5大指標個別PK

理財達人摳摳(懶錢包Lazywallet)在Youtube頻道上分享,國泰永續高股息(00878)上市短短2年多就成為ETF人氣王,除了飛速成長的規模和受益人數,他在配息和報酬率上的好表現也是有目共睹。面對新時代巨星崛起,台股ETF始祖元大台灣50(0050)如何接招,投資人又該選哪一檔呢?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