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電深具發電優勢 綠能投資趁現在
經過一年的淨零承諾在全球範圍內積聚勢頭,加上實現能源安全的緊迫性,全球風電行業的市場前景看起來更加樂觀。在當前政策下,未來五年預計將增加557吉瓦的新產能。到2026年,每年新增裝機容量超過110吉瓦。然而,如果世界要保持在1.5度C的道路上並到2050年實現淨零,那麼到本世紀末,這種增長需要翻兩番。富邦ESG綠色電力(00920)ETF經理人洪珮甄建議,投資人應把綠能相關ETF納入投資組合,迎合未來大趨勢。
台灣海峽是全世界名列前茅的優秀風場。富邦ESG綠色電力ETF成分股中的全球離岸風電龍頭—沃旭能源,其建設的台灣首座大規模遠岸風場-900 MW大彰化東南及西南第一階段離岸風場,包括111座水下基礎、111條陣列海纜與三條輸出海纜全數完工,成功啟用兩座海上變電站及兩座陸上變電站,現正全力推動最後部分風機安裝。
隨著大彰化東南及西南第一階段離岸風場將邁入完工階段,長達25至30年的風場運維也將隨之展開,可供應乾淨電力約當100萬台灣家戶用電。沃旭已於2019年底已完成台灣首座商業規模離岸風場- 128 MW海洋風電,為最大股東(35%)。
沃旭在全球離岸風電產業擁有25%的市占,從1991年在丹麥建置世界上第一座離岸風場起,已在歐洲、北美和亞洲建造超過1,600座離岸風機,已建置的離岸風電容量可提供乾淨電力給950萬人使用,公司預期到了2030年將成長至3,000萬人。風電發展的動力主要來自成本的降低,儘管歐洲的離岸風電發電成本,目前仍為每千度69美元,仍高於陸地風電和太陽能。但自2012年沃旭能源開始轉型至今,已下滑超過一半。未來在規模經濟下,成本持續降低,且日夜吹襲的離岸海風將比太陽能有更大的發電優勢。
此外,全球風能協會(GWEC)發布《2022年全球風能報告(Global Wind Report 2022)》指出,2020年全球新增風機(含陸域與離岸)裝置量高達60%來自亞太地區;同年全球離岸風電總裝置容量前三大市場為英國、中國、德國。2021年是全球風電行業第二好的一年,全球新增裝機容量僅落後於2020年的創紀錄增長1.8%。投產的海上風電裝機容量是2020年的三倍,使2021年成為海上風電歷史上最好的一年,到2021年,其在全球新增裝機中的市場份額達到 22.5%。
綜上所述,洪珮甄建議,在風電產業前景日益樂觀下,後市可期,建議投資人可以留意相關標的,如富邦ESG綠色電力ETF追蹤的「ICE FactSet 全球綠能ESG指數」著眼參與全球綠色電力市場,與風能產業相關成分股約二成比重,可伺機布局該ETF以參與能源轉型商機。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