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金融股績效輸這「兩類股」! 專家:選0056和00878同樣媲美

許多投資朋友會想要存金融股,是因為波動低、殖利率高的特性,不過金融股的殖利率真的是最好的嗎?有其他產業的表現比金融股還要好嗎?是否會比金融股更適合拿來存股。
財經雪倫就替投資人檢視今年、三年、五年、十年,從各個不同的年度來看,那些產業的殖利率,它有可能表現得比金融股還好。
從熱門定期定額的排行榜來看,15檔裡面金融股就佔了11檔,可見台灣的投資人多喜歡金融股。
那這些金融股的名次跟殖利率高低有沒有關係,抓了近幾年的股利來看殖利率,結果發現其實一點關係都沒有。
以第一名兆豐金(2886)來說,它的殖利率表現很平穩,不會忽高忽低的;而從表格上也可以看出投資人的眼光都很好,隨便一檔金融股都可以輕易打敗定存。
2022年1-7月預估平均殖利率最高產業前三名
今年1-7月預估殖利率最高的產業就是航運股,殖利率是8.07%,高於大盤的4%,兩倍之多;難怪元大高股息(0056)會納入航運股,因為這樣子才會有高殖利率的表現。
第二名則是電子通路類6.52%,代表公司有聯強(2347)、燦坤(2430)、增你強(3028)、文曄(3036)、大聯大(3702),幾乎每年的高殖利率個股都會有這幾家公司入榜。
為什麼呢?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去便利商店、屈臣氏、康是美,這類型通路,會有幾個收入來源,像是上架費(會跟廠商收一筆費用),還有銷售利潤費,再來就是廣告費(很多是跟廠商收的廣告費)。
從燦坤的財報來看,毛利都高達10幾%,電子通路費不像傳統電腦代工類,它的毛利表現會比較好一點。
第三名是塑膠工業類,平均殖利率是有到6.35%,最有名的代表公司像是台塑(1301)和南亞(1303),台塑這幾年的毛利率都在10多%,2020年的第四季毛利率有到22%以上,最高還曾經到達30%,表現真的很不錯。
以證交所的產業類別28類來看的話,金融保險類它落點是在前百分之36的位置,算是中上的表現,投資人最喜歡的存股的金融股在今年的表現才排第10名。
2021年平均殖利率最高產業前三名
去年大盤平均殖利率的表現是2.78%。
直接看到金融保險類是4.55%,排名是第六名,比大盤平均殖利率還高出1.77%,占產業類比的前百分之21的位置。
而表現比金融產業還要好的產業有,水泥工業類平均殖利率6.86%、電子通路類5.56%、建材營造類5.08%、資訊服務類5.04%、電腦及周邊設備類4.86%。
這一年表現最出色的水泥工業類,它的平均殖利率表現比大盤平均殖利率還高出4.08%,表現很不錯;所以去年有拿到台泥(1101)股利的股東朋友應該會有很感。
去年前五類的產業,同樣在今年1-7月的平均值利率排行榜,也都是在金融保險類前面。
三年前平均殖利率最高產業前三名
再往回看到三年前,大盤的平均殖利率是4.25%,水泥工業類的平均殖利率是7.34%、電子通路類也有6.16%、塑膠工業類有6.16%、電器電纜類5.98%、建材營造類有5.74%、電腦周邊類也有5.4%、電子零組件類4.83%、資訊服務類它的殖利率有4.82%,而金融保險類的殖利率有4.79%。
五年前平均殖利率最高產業前三名
這年大盤平均殖利率4.11%,金融保險類來到第三名平均殖利率達5.42%。
而比金融保險業還要好的產業只剩下兩個,建材營造類6.36%還有資訊服務類5.48%。
十年前平均殖利率最高產業前三名
這一年大盤平均殖利率來到4.38%,金融保險類平均殖利率是4.37%,比大盤略遜一點點而已。
前三名分別是,建材營造類6.69%,電子通路類6.35%,資訊服務類6.3%。
長年平均殖利率表現比金融股好的二大產業
從歷年整理的資料來看,表現比金融保險類好的就剩下兩類,是建材營造類和資訊服務類。
建材營造類平均殖利率約6%左右,而資訊服務類約5%多,金融保險類也大概是5%。
從今年跟長年數字來看,不看價差單純看存股角度來看殖利率的話,其實存建材營造類和資訊服務類,它的表現是比金融股來得好。
二檔ETF表現媲美高殖利率產業
不過還是要提醒投資個股還是要熟悉股性,若是擔心個股輪動影響殖利率表現的話,其實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投資ETF。
如果看殖利率就是購買高股息的ETF,元大高股息(0056)和國泰永續高股息(00878)平均殖利率有到6%,對比這次比較下的第一名建材營造類也同樣是6%,跟0056和00878表現是差不多的。
若是投資高股息ETF的話,就不用去看個股,不用看產業輪動,是不是相對簡單、省事、又方便。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