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test
0:00 /
0:00
破網不補 「老虐」悲歌只會重演

疫情期間,老虐事件頻傳,常發生逆子弒親案件,衛福部早就發現老虐通報案件數上升,疫情期間卻未積極作為,直到下月才開始進行「老人保護預防性關懷服務方案試辦計畫」,顯見社安網在老人保護上出現破洞,如此緩不濟急、隔靴搔癢的試辦計畫,老人家的身心安全,恐只能自求多福。
老虐事件中,被虐長年受到子女情感、經濟、照顧、觀念等因素,認為「家醜不外揚」不願也不敢通報,讓防治出現盲點,若連衛福部官員都認為,老虐還存在許多未通報黑數,代表此問題已迫在眉睫、極需關注。
社會對老虐事件常漠不關心,多抱持著「莫管他人瓦上霜」的想法,衛福部身為主管機關既然已經嗅到問題,更應該多加宣導,從各方面降低類似事件的發生。
老人家被暴力相向、滿身傷痕,或是因疏於照顧出現褥瘡,一般人多是於心不忍,長期關注家暴防治、老人虐待的民間團體,雖都不忍苛責衛福部,但若不積極介入處理,老虐事件的發生造成的是一個家庭的破碎,甚至是一條生命的消失,難道長者的生命如此不值?
據統計,截至今年二月底,國內六十五歲以上長輩占全人口比率為百分之十七點一,三年後就會進入超高齡社會,在這關鍵時刻,衛福部應規畫更多可行、可立竿見影的老人保護方案,而非每次老虐致死案件發生,只能當作刑事案件處理,若無法防範未然,如此「老虐悲歌」將在台灣會不斷上演,對長者的生命、財產都是一大戕害。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