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演外的虛實 美中的外交過招
台海剛經歷了自1996年以來最緊張的時刻,在這三天演習期間,解放軍不願意接美軍的電話,中國也同時公布三項取消與美國的軍事交流,而另一項讓大家緊張的是,繼北京外交部深夜召喚駐中國大使伯恩斯,斥責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之後,美國也召喚了駐美大使秦剛,譴責中方在台海不負責的軍事行為。
這兩件事都讓外界擔心美中衝突將升高,一是沒有溝通管道,雙方會作出誤判,導致衝突;二是外交抗議升級,有可能會導致召回大使,無論是軍事或是外交衝突升級,都可能對立升高,陷入惡性循環。
但是雙方都無意繼續對立,溝通管道去其二,仍有二,美國召喚秦剛,也無意在斥責對方,現在看起來緊張已經化解。
中國8月5日宣布了「三项取消、五項暂停」共八项反制措施中,有三項是取消三項與美國的軍事交流,美國同時傳出,五角大廈官員要與大陸國防部官員聯絡,對方不接聽電話。
美中保持聯絡管道的目的是要避免意外,以及防止誤算,否則會升級成為全面衝突,曾經擔任過川普政府國防助理次長的薛瑞福表示,我們甚至比以前,都更需要這些交流機制,來促進安全的運作環境。
但老實說,這距離中國向美宣戰,還差得遠,「中美海上軍事安全磋商機制會議」,過去也曾因為中國使館遭北約轟炸,美中南海撞機等事件停開過,但是所達成的機制與附件,都仍然在執行中,並沒有立即危險。
其次,雖然取消了國防部工作會晤與兩軍戰區領導通話等兩項機制,可是美中還有其他的軍事溝通機制,包括今年6月決定設置的國防部長級的直通電話,以及2017年8月在北京所簽署《中美兩軍聯合參謀部對話機制框架》,後者就是李作成與密利通話的法律根據。至現在為止,這兩項機制都還沒有關閉。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國安會發言人柯比5日強調,並非所有的軍事領導人溝通管道都被關閉,這表示美方也注意到中方仍然保留了溝通的管道。
另一項針鋒相對的外交舉動,就是召喚對方大使申斥抗議,譬如北京外交部副部長謝鋒在深夜召喚美國大使伯恩斯抗議,拜登政府不甘示弱,也召喚中國大陸駐美國大使秦剛入白宮,譴責中方於台灣海峽附近的不負責任軍事行動,升高區域局勢。
與秦剛在白宮會晤的是國家安全會議印太事務協調總監坎伯,但坎伯還表示,希望美中之間保持通訊線路暢通,而且重申美國不想在區域製造危機,美國的一中政策不變,華府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
美國政府與秦剛的互動,不像是外交抗議,如果真要召喚秦剛來抗議,應該是由國務院的亞太助卿康達,或是副國務卿謝曼,而且從國安會所發布的新聞稿中看來,這不像是申斥,反而是重新向中方保證,美國的政策不變,要大陸盡快收手。
其實秦剛心中也清楚白宮裡的官員,沒有人贊成裴洛西訪台,表面上說她有訪台的權利,其實都是違心之論,拜登政府甚至更想贏得大陸的好感,好挽救已經跌落谷底的雙邊關係,並且希望在危機過後,能夠尋求北京在烏克蘭危機上的合作。
有人認為這場危機,大陸取得軍事上的勝利,把戰機與船艦常態化的越過台海中線,但是美國取得政治上的勝利,暴露了中國大陸窮兵黷武的霸權心態,也成功地把盟友與台灣納入美國的抗中聯盟。
G7國家外長雖在第一時間,採取同一立場,發表聯合聲明譴責北京,不應利用裴洛西的訪問為藉口,在台海發動侵略性行動,但大家有何嘗不是與美國國安會官員同樣的心態,質疑裴洛西訪台,究竟能夠增加台灣多少安全?甚至擔心她讓台海離爆發戰爭,更靠近了一步。
現在看起來,緊張態勢已經降低。拜登8日表示,雖然對中國動員規模感到關切。不過他不認為中國會有任何進一步作為。美國國防部政策次長卡爾表示,在眾院議長裴洛西訪台之前,五角大廈就預測中方可能的反應,解放軍現在的行動並沒有超出美國預料。
可是在未來幾個月,基本結構沒有改變的話,類似裴洛西訪台的事,仍然會層出不窮,其中包括美國預告,將在未來幾周內,美軍船艦同往常持續通過台海,屆時美中外交過招,是否如這次鬥而不破,是大家注意的焦點。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