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恐難免一戰 美學者列出台海新三項殘酷現實

大陸於八月四日至七日,在台灣周邊六個區域進行軍演。(新華社)
大陸於八月四日至七日,在台灣周邊六個區域進行軍演。(新華社)

中共解放軍連日環繞台灣島軍演,突破第一島鏈料成新常態,美國則無意接受,短期內或再派軍艦穿過台灣海峽,台海局勢恐會長期維持緊張。美國哈佛大學學者、《修昔底德陷阱》作者艾利森(Graham Allison)認為,台海局勢目前有3項殘酷事實,會驅使中美關係「歷史如常」,那就是新興大國與守成大國之間難免一戰。

艾利森日前在《國家利益》(The Nation Interest)雜誌撰文,指出今天中美就台灣問題對峙,存在以下3項殘酷事實。

第一,中國大陸整個領導層,以至全國人民意向,都毫不含糊地致力防止台灣獨立。假如要在接受台灣獨立,或一場摧毀台灣和對大陸也有巨大破壞的戰爭之間選擇,中方都會選擇後者。

第二,中美兩國內政的「致命激流」都在洶湧。艾利森解釋,美國政治的一項根本原則,是不容許一個認真的競爭對手,在國家安全方面實現其應得的權利。民主共和兩黨目前都急於展示誰對中國更強硬,而有意參選總統的前國務卿龐培歐呼籲美國承認台灣獨立,這主張可能會成為共和黨2024年總統初選眾人的共同競選要點。美國國會則在提出「台灣政策法」,要求將台列為「非北約盟友」並再撥45億美元軍事援助。

中國方面,中共20大在即,大陸領導人料會尋求第三任期,就台灣問題對美國強硬的壓力要比以前任何時候都強。

第三,台海軍事平衡已自四分之一個世紀以前的上次危機改變,變得決定性地有利中方,而多數美國政客都未認清這一點。美國國防部前資深官員Bob Work曾公開表示,五角大廈最真實的台海戰爭兵棋推演,結果是18比0,而18並不屬於美國隊。

艾利森認為,假如美國介入台海局部戰爭,那就會面臨一個災難性決定:是接受戰敗,還是將戰爭升級擴大至美國終於能佔上風的地步。美國今天整體仍然在全球海洋稱雄,中國大陸則依賴海洋進口能源和出口產品。然而問題是,戰爭擴大後或會持續升級,包括使用核武器,而中美能夠相互保證毀滅。

艾利森續稱,儘管沒有理智的領袖會選擇打核戰爭,冷戰歷史卻不乏選擇接受戰爭風險升級的例子,如封鎖柏林和古巴導彈危機。

「如果美國和中國本屆政府最好也只能做到治國如常(statecraft as usual)-即是我們過去一周看到的狀況-那麼我們應該預期歷史如常(history as usual)。悲慘的是,歷史如常意味着一場可能同歸於盡的災難性戰爭。」

艾利森專注《修昔底德陷阱》(Thucydides's Trap)一書提出,新興與守成大國難逃一戰,過去500年的16對對手組合之中,12對都以戰爭收場。

美中關係

延伸閱讀

裴洛西訪台後,中國解放軍軍事演練頻傳將成新台海危機?

俄烏戰爭僵持不下 美國再祭10億美金援烏

談共軍軍演 中國軍事專家:毀三線建三區

古巴2油槽遭雷擊起火 黑煙直衝天際 加劇能源荒

相關新聞

不在乎與北京緊張升溫? 美宣布試射洲際彈道飛彈

「華爾街日報」4日引述美國官員報導,在中國於台灣周邊軍演之際,拜登政府推遲一場空軍義勇兵3型(Minuteman III...

美第7艦隊司令:陸軍機在南海危險攔截次數有所增加

美國第七艦隊指揮官湯瑪斯(Karl Thomas)16日表示,中國大陸解放軍在南海進行的「危險」空中攔截次數有所增加,這...

美控中「切香腸」創造新現狀

解放軍環台軍演造成區域情勢緊張,美國國防部政策次長卡爾八日表示,北京一再穿越海峽中線,逼近台灣海岸線,是「切香腸式」創造...

台灣最大輸家!美學者:中美若開戰 全球經濟難逃蕭條

美國經濟學者紐曼(Rick Newman)9日在雅虎財經撰文表示,雖然俄國入侵烏克蘭對全球經濟、糧食與能源市場造成極大衝...

華爾街日報:拜習通話 中無意對美開戰

美中領導人上月通話後第五天,眾院議長裴洛西率團訪台,造成區域緊張。華爾街日報十日報導,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電話中警告拜登...

演習無力?無危機感?飛彈威脅下日本官民「溫差」

日本政府除立即令飛彈防禦系統待命外,事後亦嚴正譴責,表示朝鮮對日本發射飛彈,是前所未有的威脅,並要求聯合國安理會儘速開會討論制裁。這次飛彈警報的發布範圍從關東周遭的新瀉、群馬一路到北海道,幾乎涵蓋半個日本,電車也因此停駛。再加上事前政府不斷播送飛彈相關的政令宣導,以及媒體報導的各地演習畫面。比起政府的聲明,這些訊息更讓人切身地感受到飛彈的存在,也引發了民間乃至於不同政治勢力間的議論紛紛。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