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中職/漣漪變成瘋狗浪始料未及 洪總對市長有抱歉的話要說

餘震頻傳「哪個地方最無感」? 這縣市民眾舉手:完全沒感覺

金管會宣布新壽處分案 新光金董座陳淮舟、新壽董座魏寶生遭減薪

【專家之眼】蔡政府調漲電價背後的盤算

逾38萬戶電費將調漲 電價費率審議會臨時會昨天決議自七月起調漲電價,平均漲幅百分之八點四,台電估計約有卅八點二萬戶電費將調漲。記者胡經周/攝影
逾38萬戶電費將調漲 電價費率審議會臨時會昨天決議自七月起調漲電價,平均漲幅百分之八點四,台電估計約有卅八點二萬戶電費將調漲。記者胡經周/攝影

經濟部27日宣布調高電價,此乃電價連續八次凍漲後,首次調整電價。表面上的原因是台電的財務壓力,惟在我國電力短缺下,政府被迫以價制量恐怕才是根本原因。

蔡政府過去對調整能源價格態度相當保守,也不曾關心台電的財務問題。近來突然轉為積極,經濟部長王美花表示,全世界電價都在漲,台灣電價在全世界來說非常低,我們只是要就整個方向做合理反映。

台灣普遍低薪,對物價極為敏感,即使多數民眾的民生用電不會漲價,但工業與服務業電價一旦調漲,極有可能轉嫁在產品或服務上,將讓已經節節高升的通貨膨脹問題更加嚴峻。

今年底即將舉辦九合一大選,包含縣市長等地方公職人員選舉,攸關政黨影響力,今年調整電價對執政黨相當不利。馬英九前總統執政時期,2008年與2012年兩次實施油電雙漲政策,引爆高度的民怨,民進黨許多政治人物嚴厲批評該政策,理論上不會犯同樣的錯誤。

特別是,每年6月至9月底,都會啟動「夏月電價」,除了每月用電度數基本120度不調整外,全面提高電價,整體漲幅高達13%至27%間。若在此期間內調漲,將使電費呈現雙重調整,衝擊面可見一斑,選擇在此變動頗為不智。

此外,既然是基於台電的財務狀況而調漲電價,台電今年1至4月虧損469億元,累計虧損至853億元,僅占其3300億元資本額的25.8%,仍有舉債空間;反觀,中油財務問題更為嚴重,今年1至4月已虧損逾五百億元,累計虧損高達751億元,已逼近1301億資本額元的六成(57.7%),已達須立即急救的地步了。

由以上分析可知,蔡政府選擇漲價的時機,完全不符合「政治正確」;且中油財務壓力明顯超過台電,政府卻選擇只動財務壓力相對較輕的台電,顯然有其他的考量。

本文以為,供電吃緊才是逼著政府不得不調漲電價的最主要原因。台灣美國商會22日發布《2022台灣白皮書》,已直接點名台灣目前最嚴峻的挑戰,就是「確保穩定的能源供應」。從台電網站公布的資訊顯示,目前尚未進入用電旺季,近期尖峰備轉容量率就經常呈現緊張的狀態,6月23日尖峰備轉容量率僅剩6.28%,民眾看到代表供電吃緊的黃燈民眾已見怪不怪。隨著氣溫的飆升,7-9月用電量也將為之提高,供電將更加緊張,只要有任何機組出問題,都可能出現大停電。

加上國內的電力供需完全失調,電力需求面因近年我國投資增加,尤其有吃電怪獸之稱的半導體新廠陸續啟用,帶動用電需求大增,去年用電量年增率高達4.3%;而電力供給面上,核電在2025年全面退場,再生能源發電卻不如預期,導致電力供給不增反減。

《經濟學人》本期封面故事「The energy crisis (能源危機)」正赤裸裸地在台灣上演,讓多次對外宣稱「供電穩定、不缺電」的蔡政府壓力倍增,即使會引發民怨也要調漲電價,期待民眾因漲價而減少用電量,以降低斷電風險。

然而,這樣的作法彷彿是掩耳盜鈴、治標不治本,對我國能源供應充足與穩定毫無裨益,執政者仍應切實地檢討電力政策,並調整電力結構與維護輸配電系統。否則台積電等企業將無法忍受不穩定的能源供給,護國神山也被迫轉往他國投資。

電價 電費

延伸閱讀

電價調漲台電估回補290億 今年虧損恐仍破千億

電費飆漲 產業大戶調高15%

產業界:漲電價衝擊復甦

學者擔心 高通膨傳產出走

相關新聞

【專家之眼】為何新政府首應廢除新青安方案?

新政府即將啟動,準閣揆卓榮泰日前表示,將以年輕人最在意的政策為施政重點,而「居住正義」高居首位。而當前影響房市最巨的政策...

【專家之眼】呷人夠夠!當沖降稅還有臉提「三延」?

2016年國際資本市場黑天鵝充斥,全球股市狂瀉,我國也不例外,台股冷颼颼,量能創15年來新低。當時行政院長林全裁示,為振...

【專家之眼】90天賞味:進口鮮奶也能算鮮奶?

近期有一位號稱是知識型網紅的「石總監」,在YouTube、IG、FB與抖音等網路平台上,大力推薦全聯販賣的紐西蘭進口鮮乳...

【專家之眼】借、掏、跑三部曲—始亂終棄的渣男基金

有一個政府單位,以收支自主為基礎成立,目的在「燒錢」;但成立後,收入沒有實現,只好舉債度日。在借到頂、借到滿後,開始每年...

【專家之眼】政客無能挑起戰端 豈能徵稅理應賠償

兩岸情勢緊張,衝突危機升溫之際,國家安全局長蔡明彥面對政府研擬開徵戰爭稅以籌措軍費傳聞,對外公開透露確實曾經研議此項課題...

【專家之眼】日本失落30年的心病:不願出清風險

在上一篇文章《可惜!日本得了過度肥胖症》一文中,我提到,日本患了過度肥胖症、血管老化、內有寄生蟲,外有傷口滲血,正是因為這樣的身體,所以,日本的經濟,30多年了,一直起不來。 日本的過度肥胖症就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