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猴痘擴散15國!症狀、傳染途徑、怎麼治療? 6個QA一次看

全球多國陸續傳出猴痘(Monkeypox)的確診病例,已至少擴散15國、累積逾百例。美國總統拜登22日表示,猴痘疫情爆發是「每個人都應該關注」的事,但猴痘到底是什麼?《聯合新聞網》帶你了解。
由猴痘病毒所引起的人畜共通罕見性疾病,與天花屬於同一病毒家族。主要在非洲嚙齒類如非洲松鼠、樹松鼠、睡鼠等動物中傳播,也會傳染靈長類(多種猴類和人類)。猴痘與感染天花的症狀相似,但程度較不嚴重,也有專家說其傳染性不高。
接觸受感染的動物(像是猴子、老鼠及松鼠)而傳染,再透過人際間互動密切接觸感染者造成二次傳播,也能透過性行為傳染,或透過接觸遭猴痘病毒汙染的物品(如衣物或床單)感染。猴痘病毒可以透過受傷的皮膚、眼口鼻及呼吸道入侵人體。
初期發病症狀為發燒、頭痛、肌肉痠痛、全身無力、淋巴結腫大、畏寒等症狀。
開始發燒之後,就會從臉部開始蔓延到身體其他地方,出現大範圍皮疹而起水泡導致發癢抓破皮,最常見的部位是手掌和腳底。多數感染者為輕症症狀,看起來像水痘,約14至21天可痊癒,通常會自動消失。
猴痘病毒的致死率會依國家有所不同,像是英國病例的病毒(西非毒株),死亡率約為1%,但剛果地區的病毒株,死亡率可高達10%。
該病毒最初是在1958年,從新加坡進口丹麥的食蟹猴上發現,但當時的自然宿主並非猴子,而是尚未鑑定清楚的各種非洲嚙齒類動物。
猴痘的第1起人類病例發生在1970年剛果民主共和國(舊稱為薩伊,簡稱民主剛果)的一名小男童身上。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世衛,WHO)統計,自從1970年以來,在11個非洲國家(民主剛果、貝南、喀麥隆、中非、加彭、象牙海岸、賴比瑞亞、奈及利亞、剛果、獅子山及南蘇丹等)有人類零星傳染猴痘病例,2003年美國曾爆發疫情,當時共有81起,也是首次在非洲以外的國家發現病例。
日前則在歐洲國家、美國、澳洲、加拿大、以色列、瑞士、奧地利等地出現通報病例。WHO統計5月13至21日非流行國家猴痘病例分布區間:
1至5例:美國、澳洲、比利時、加拿大、法國、德國、義大利、荷蘭、瑞典
21至30例:葡萄牙、西班牙、英國
目前尚未有針對猴痘的治療方法,但可以通過預防感染來控制爆發,如在猴痘病毒流行地區,降低人類與動物之傳播風險,應避免與嚙齒動物和靈長類動物發生任何接觸,再來是減少與其他病人密切接觸。
另外,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數據顯示,施打天花疫苗對於猴痘病毒的有效性高達85%。
全球
世衛擴大監測,將通常沒有這類病例的國家列入其中,因此預料未來將出現更多個案。世衛歐洲區主任克魯格(Hans Kluge)憂心,隨著進入夏季,「大規模聚會、節日和派對,我擔心傳播可能會加速。」
美國也防範猴痘造成疫情爆發,撒約35.5億台幣,向丹麥疫苗公司下訂訂購數百萬劑的猴痘疫苗「Jynneos」,該款也是世界上唯一可以預防猴痘的疫苗。
英國衛生安全局臨床與新興傳染病主任布朗(ColinBrown)則認為「猴痘不容易人傳人」,無須過度擔心,「總體而言,一般大眾面臨的風險非常低。」
德國衛生部長勞德巴赫(Karl Lauterbach)也表示,猴痘病毒不那麼容易傳播,提到已做好準備,將提供與確診病例接觸者的相關訊息,並會進行分析病毒,「檢查它是否出現更具傳染性的變異株。」
台灣
台灣目前無相關病例,但具檢測能力,可望藉由入境7天COVID-19居家檢疫強化監測。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