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test
0:00 /
0:00
冷眼集/想清理戰場 反做球給在野黨殺

前總統陳水扁的國務機要費案纏訟已十多年,立法院昨天審查會計法修正草案,背後不僅民進黨團力推,監察院長陳菊都傳關切,彷彿扁案成了全黨上下的政治十字架。選在防疫緊繃時期硬闖,雖被解讀為選舉及早清理戰場,但「吃相太難看」,歷史終將記上一筆,必須面對政治代價。
陳水扁日前才舉行國務機要費記者會,民進黨團便排審會計法,雖然柯建銘不斷強調「沒有全然關係」,但時間點的巧合,只會讓人聯想是「套好招」。
國務機要費是否應該像特別費一樣除罪?朝野各執立場。從法理及邏輯來看,不無討論餘地,但扁案最關鍵的問題,還是在扁本身。誠如當年「倒扁總指揮」施明德所說,「特赦阿扁的鑰匙,藏在阿扁的心中。」扁什麼時候向人民認罪、懺悔,就能獲得真正解放。
全世界的卸任元首因涉貪入獄者所在多有,扁非特例,也非貪汙最多;但像扁一樣「保外就醫還趴趴走」,不能受訪卻可主持廣播節目,甚至舉行國際記者會,絕對屈指可數。最讓人難以忍受的,應該還是他始終狡辯絕不認錯的「犯後態度」,也就是施明德形容的「教壞囝仔大小」、「讓台灣人建立不起是非對錯的典範」。
陳水扁想為自己平反不難理解,但別忘了自己早有貪汙定讞判決,不是國務機要費除罪就能洗白。民進黨內的「阿扁們」,或許以為憑藉國會席次過半,可在疫情爆發之際趁亂闖關,但這種橫柴入灶的心態,與扁何異?想要清理戰場,反而是做球給在野黨殺。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