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零碳排八年投入預算9,000億元 催出四兆元民間投資
國發會今(30)日公布「2050年淨零碳排路徑圖」,能源配比中的再生能源占比大幅提升60%~70%。國發會主委龔明鑫表示,目前規劃至2030年前投入預算近新台幣9,000億元,以再生能源及氫能、電網及儲能為重點工作,預算金額分別都超過2,000億元,並將於今年底再公布2030年的減碳目標。
龔明鑫並預期,在政府投入帶動民間投資,至2030年可累計帶動民間投資約四兆元以上,也可翻轉高進口能源依賴風險,進口能源依存度可由2021年97.4%,降至2050年50%以下,而在提升生活品質及環境永續發展部分,則預期至2030年約減少2019年的空污量約30%。
2050年淨零路徑規劃重要里程碑,包括:2025年不興建新燃煤電廠、2030年風力光電累積裝置容量達40GW、2035年智慧電表布建率達100%、2040年電動車和電動機車市售比達100%、燃煤煤氣電廠依CCUS發展進程導入運用,以達到2050年再生能源發電占比超過60%,並達成2050年淨零目標。
國發會今舉行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記者會,國發會主委龔明鑫、環保署長張子敬、科技部次長林敏聰、經濟部次長林全能、交通部次長陳彥伯以及內政部次長邱昌嶽等官員出席。
龔明鑫表示,2050年淨零轉型規劃沒有核能,而是再生能源60%~70%,並搭9~12%之氫能,加上顧及能源安全下使用搭配碳捕捉之火力發電20~27%,抽蓄水力1%,以達成整體電力供應的去碳化。目前當務之急是必須在2030年前,盡快建立儲能系統與強化電網韌性。
為使2030年以前成熟技術佈建最大化,並同步投入未來技術研發,龔明鑫指出,經初步盤點,從2022年至2030年約有9,000億元的預算需求,因此從2023年開始,前瞻預算、科技預算及公建預算都將納入「淨零排放」的項目。下一期前瞻計畫(2023~2024年)已預留一定額度;2023年公建預算亦已規定所有「新興計畫」須和淨零碳排掛鉤。
國發會並提出包括:風電光電、氫能、前瞻能源、電力系統與儲能、節能、碳捕捉利用及封存、運具電動化及無碳化、資源循環零廢棄、自然碳匯、淨零綠生活、綠色金融、公正轉型等12項關鍵戰略,以整合跨部會資源,落實淨零轉型的長期願景目標。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