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民進黨屏東縣長周春米慘贏!得票率未過半拿下49.09%

九合一大選民進黨慘敗,就連綠到出汁的屏東縣也是慘勝,得票率更創新低,未過半僅拿下49.09%。國民黨蘇清泉得票率開出46.59%。周春米26日晚間8點50分宣布勝選,周春米說,感謝投給她的鄉親,讓她知道未來方向,也感謝沒有投給他的鄉親,「謝謝你們提醒我、督促我、激勵我」,這是民主社會最好的提醒。
▶️2022九合一選舉/縣市長、縣市議員、里長等 選舉開票結果看這裡
周春米晚間說,感謝大家從周春米投入初選到經過大選過程中,將近一千個日子,感謝每個人陪伴他的鄉親、朋友,謝謝所有的鄉親好朋友。第二個,感謝投票給周春米的鄉親,提醒她要好好做,延續縣長潘孟安的安居樂業。也要感謝沒有投給她的鄉親,謝謝督促、激勵,下次一定要更認真,在這個民主社會中最好提醒。
周春米說,春米在初選、大選過程中,宣布政見所做的承諾,會一項一項努力完成、努力打拚,為屏東打拚,也感謝另外兩名對手,國民黨蘇清泉、時代力量詹智鈞,一起完成民主寶貴的選舉,共同在民主制度打拚。
周春米說,雖然當選只有高興一下下,馬上就要捲起袖子,感謝這次投票支持她的人,讓她知道要努力方向沒有錯,也感謝沒有投票給她的人,給她最好的提醒。
屏東縣長潘孟安坦言,心情很不好,面對這次結果完全沒料想到,但要尊重民主決定,這是台灣最重要民主價值,身為民進黨一員,中央到地方接下來是新世代來臨,更要深刻檢討,感謝人民提醒,未來執政者更要謙卑、自我鞭策反省,也是未來激勵屏東團隊的推進器。
【中央社屏東縣26日電】
周春米成為屏東縣首位女縣長,參選來打著「屏東向前、希望城市」營造城市榮耀感,藉著溫暖、專業的「小米姐姐」形象,展現女性從政柔性特質,親切形象深植民眾心中。
「大家好,屏東有春又有米,我是周春米。」周春米每每登台,總以台語口述自我介紹當開頭,其實名為「春米」有深意,蘊含著家人的愛與期待。她曾透露,名字是父親取的,家有3個哥哥,自己排行老么,父親希望以後家裡「有米可以剩」,「春米」台語發言與「剩米」雷同,希望以後不用為生活煩惱。
56歲的周春米畢業於台灣大學法律系,考上司法特考後任法官7年、轉任律師15年,當了2屆民進黨不分區立委,也曾任屏東歷任縣長蘇嘉全、潘孟安的法律顧問。
出身政治家庭的周春米,父親是國民黨前屏東縣議員周輝煌,從小見父親在基層服務,理性問政、沒有太多黨派考量。不過踏上政治路,緣起長期擔任民進黨公職及民代的法律顧問,加深革命情感外,更在任屏東律師公會理事長時被民進黨相中進入不分區立委名單中。
即使沒有地方選舉歷練,踏上政治路的周春米不忘初心,藉由法律專業解決鄉親困難,經常獨自開車南下恆春往返百里協助法律諮詢;在國會推動司法改革;八八風災雙園大橋斷橋,協助受難者家屬組義務律師團,向政府提起國賠訴訟,展現專業、溫情一面。
【中央社屏東縣26日電】
周春米打著延續屏東縣長潘孟安營造城市榮耀感,突破挑戰順利接棒,成為「屏東第一女縣長」;蘇清泉鴨子划水戰到最後一刻,僅相差約1萬票,意味藍軍在屏東仍保有一戰之力。
民進黨自1997年蘇嘉全當選屏東縣長後,再由曹啟鴻、潘孟安當選,執政25年,一直是鐵板一塊,屏東縣成為其他政黨的「艱困選區」。這次選舉國民黨派出二度角逐的蘇清泉,一路緊咬票數,顯現出屏東不再是綠營的鐵票倉。
蘇清泉在2018年首度代表國民黨參選屏東縣長,以19萬7518票敗給競選連任的潘孟安26萬2809票,雖被視為是前高雄市長韓國瑜帶動屏東選情,但今年選戰沒有韓流助攻,依然突破自我,獲得20萬6460票,已超越4年前的得票數,也與周春米的21萬7537票,僅相差1萬多票,也代表藍軍在屏東縣仍保有一戰的能力。
2022年屏東縣長這一役,民進黨屏東縣黨部喊出「超越潘孟安障礙」,意味周春米要以31萬票突破潘孟安在2014年所獲得的30萬8953票,且周春米自參選以來,總統蔡英文、副總統賴清德、行政院長蘇貞昌等黨內大將不斷南下輔選,不過卻未全然爭取到選民支持。
屏東選民結構綠大於藍,潘孟安執政8年以來寫下輝煌歷史,4度獲5星縣長、台灣燈會舉辦成功,營造「我屏東、我驕傲」的城市榮耀感,民眾對於民進黨施政滿意度高,接棒的周春米雖無選舉經驗,喊出「屏東向前、希望城市」,勤跑基層,藉由法律專業協助民眾,親切形象深植人心。
然而,選戰以來周春米也面臨挑戰,有了現任縣長潘孟安力挺接棒,闖過最重要的黨內初選關卡後,面對初選殺到刀刀見骨的傷口需弭平外,甚至有人蓄意散播假訊息指「縣長潘系通知投雙周」(指縣長投周春米、市長投國民黨周佳琪),企圖製造仇恨感與矛盾感,步步都牽動著縣長選情,這也讓屏東首位的女縣長周春米要更加戰戰兢兢接下這棒。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