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政見會/談少子化、高齡化議題 陳其邁著重兩年來政績

高雄市長公辦政見發表會登場,發問人之一的高雄醫學大學校長楊俊毓提出高齡化與少子化議題。陳其邁著重兩年來政績,柯志恩認為高齡在照顧外要提高社會參與,曾尹儷、鄭宇翔強調可結合民間活力合作,並獎勵重視員工照顧的企業。
楊俊毓說,台灣預估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高雄老年人口2021年有48萬多人,占全體17.9%,面臨超高齡社會挑戰,想了解候選人對高齡友善城市想法、如何完善長照資源的規畫與布局。
另外,國發會推估今年總生育率創下歷史新低,高雄市民政局1到9月統計,每月出生數均少於死亡人口數,自然減少共7200人,年輕人不想生,導致少子化浪潮,請問候選人對於鼓勵年輕人生育的看法及未來幼兒托育政策規畫?
無黨籍候選人鄭宇翔回答,台灣民眾一年捐獻很多錢給宗教團體,卻不太清楚最後用到哪裡,針對高齡長者照顧,會希望結合民間社福與宗教團體,由市府擔任平台,積極介入、尋求需要照護的高齡長者。
在少子化課題上,鄭宇翔說,新生兒人數少,會導致國家萎縮滅亡,過去台灣不富裕,一個家庭生四、五人,也都沒什麼錢,為什麼反而怕生?真的是因為養不起?應該是覺得養小孩很痛苦,因為環境不適合生小孩。
鄭宇翔不支持政府丟錢補助,因為責任仍在家庭,效益不大,政府應主動介入,在經濟方面,要讓夫婦願意生孩子,他就倡議超高稅率的囤房稅,由政府提高房子供給,降低房價。
其次是工作環境的友善,照顧員工要將家庭、妻兒視為整體,能提供相對應照顧與福利的企業,政府特別加強獎勵補助。整體環境友善上,要增加公私托兒照護機構,並增加夏令營及課後活動等,都能幫忙家庭減輕負擔照顧小孩,讓夫婦覺得生小孩不是那麼痛苦。
民進黨高雄市長候選人陳其邁認為,人口結構老化衍生長照需求,包括高齡社會長輩的食衣住行醫療等,都要營造友善環境。
105年台灣長照預算50億元,目前增加到一年600億元;高雄從8億元增加到62億元,長照服務量能目前也增加到1萬人,照服員培訓以每年1400-1500數量增加,增加照顧人口人力需求在六都排名都是前兩名。
陳其邁說,高雄與其他縣市不同處,在於土地面積達2900平方公里,比台北大11倍,城鄉差距問題較嚴重,高雄440個社區關懷據點,有280個設在高雄縣區,偏鄉地區公車小黃路線達到61條,全齡公園、社會住宅、交通建設,並兼顧特殊需求或方便可近性服務,都要讓長輩受到最好照顧。
陳其邁說,高雄出生率是六都第二,市府配合中央推動0到6歲國家養,年底達到平價公共化教保服務,普及率達到4成,懷孕婦女給予產檢車資補助等,小朋友成長過程中減輕年輕爸媽的負擔,未來人口政策,必須因應老化變遷需求,中央地方共同努力。
國民黨候選人柯志恩說,10年來高雄出生率是六都末段班,雪上加霜的是,嬰兒死亡率也在前段班。高雄0-2歲幼兒有4萬7千人,只有10%送托,主要是公共托育覆蓋率偏低,影響年輕人不願意生育。
長照資源分配上,柯志恩說,高雄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扶老比率20.36%,市區老人得到的照顧應該比偏遠地區多,但三民區高齡18.7%,高於平均值,日間照顧與小規模多機能長照中心,比鳳山、苓雅區還少。
照顧之外,也要提升社會參與、居住與經濟安全。很多老人沒電梯下樓,卻因為缺乏無障礙設施,只能困在老宅當中,這都是急需解決的。她提出未來應廣設多元照顧服務中心,結合托幼、托老及家庭照顧者喘息服務等,發展全齡幸福社區。
柯志恩認為,高齡醫療照顧要從馬路到網路,走入家戶,由醫院結合長照服務與醫療,如大同福樂學堂,在社區建構在地化高齡友善,並建立智能服務網、智慧救護系統等。
少子化上,除了廣設公托公幼,也要補助私托、私幼,讓年輕人心安生育,柯志恩更加碼兩胎以上生育津貼,並可優先選擇社宅,建設公共親子中心,彈性延後托育時間等。
無黨籍候選人曾尹儷說,她參觀過幾處社區長照中心,認為在照顧失智老人或長輩上,民間有一股活力,認為政府要多與民間社團及社區發展協會、里鄰長組織合作,結合社會安全網,成為地方照護的前線尖兵。
曾尹儷主張,里鄰長熟悉地方上的長者、婦幼問題,要有更多來自政府的協助及福利,認為陳市長在每區里設置長照中心,腳步應該加快,並鼓勵社區40、50歲婦女擔任志工或二度就業,照顧鄰家長者,回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境界。
在人口生育問題上,曾尹儷贊成短期獎勵作法,鼓勵婦女願意生育,托育上支持由公托聯盟及協會集思廣益,政府做不好每件事,民間活力驚人,推動年輕人考取證照,協助托育政策。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