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頻走桃園為哪樁? 一場造勢讓藍營看到希望?

距離選戰剩不到一個月時間,總統蔡英文近日頻頻化身超級助選員,奔走桃園替綠營參選人鄭運鵬拉抬聲勢;而讓蔡英文如此緊張的原因,可能就是藍營近期在北區的一場造勢活動,雖然該區過去被視為綠營優勢區,但不論是到場人數或是整體氣勢,都讓藍營看到收復桃園的希望。
投票日進入倒數階段,觀察這次選戰勝負的關鍵指標桃園市,藍營從10月的兩場大型造勢活動中,看到將綠地翻藍天的希望;綠營除了鞏固基本盤,也希望在翻轉的人口結構中,開拓更多票源。
「中廣蓋洛普」近日公布的民調顯示,這局桃園爭霸戰,張善政以27.88%的支持度領先鄭運鵬的24.25%,另外兩候選人都不足5%的支持度。這份民調呈現的結果,與藍綠兩造目前評估相近。換言之,藍綠雙方差距不大,另兩人已被邊緣化,決定選舉勝負的,不再是過去「一錘定音」的基本盤,而是超過三成的未表態選民。
藍軍北區造勢 來的人比預期多
國民黨立委洪孟楷受訪時表示,不論是藍營內部,或其他機構的民調都顯示,張善政在桃園處於微幅領先的狀態,這顯示藍營已整合成功,議長、議員以及4位黨籍立委都在兩個月前歸隊,全力輔選張善政。
他判斷,近來綠營對張善政發動的攻勢,包括農委會研究案、擔任「致公黨」顧問等等,並沒有對中間選民造成太多影響,在投票剩不到30天的情況下,除非發生意料之外的突發狀況,不然可以預料張善政將維持這樣的領先優勢直到最後。
而讓藍營更具信心的關鍵,來自近日兩場大型造勢。洪孟楷指出,藍營在10月8日在南區以及10月22日的北區造勢,「來的人都比我們預期來得多且熱情」,尤其10月22日的北區造勢,當天雖然天公不作美下著小雨,但仍有超過2.5萬人到場。
為何這兩場造勢可視為指標?因為從傳統來看,南區向來是國民黨的優勢區域,北區以往則是「綠大於藍」,10月22日這場造勢活動的出席盛況,讓他們對選情的看法更加樂觀。
當中更具關鍵的,就是前一天的10月21日,總統蔡英文和市長鄭文燦才在北區辦了一場中小型活動,「就我們了解,出席人數並不踴躍」,雖然不在同一個場地,但兩相對比之下,「只要南區能領先、北區能打平,最終就會是一個好的正向結果」,洪孟楷說。
不過造勢活動的人數多寡,反應的只是自己陣營支持者的熱情程度,不代表選舉結果會呈現一致,這在2020年蔡英文與韓國瑜的選戰中,韓國瑜每場都爆滿,最後卻慘敗收場,就可說明兩者並無絕對關聯,但對選戰氣勢絕對有正面助益。
綠聚焦20萬新移民大軍 打政績牌爭取支持
藍營造勢場合人氣爆棚,綠營方面則不甘示弱。鄭運鵬競辦發言人黃韋鈞觀察,張善政在10月的造勢活動,其實只有南區、北區各辦一場而已,就他了解,南區那場活動,是張善政跟議長邱奕勝合辦,「來的人是直接像是借殼上市」;而北區那場活動,從照片來看,椅子大約只有坐六成滿。暗指張善政這兩場造勢活動,不能說辦得多成功。
黃韋鈞強調,民進黨在陸戰上其實打得比藍營更積極,「我們光總統就來了15次」,且遍地開花,在楊梅、八德、大溪、桃園等等各區域都辦過活動,每個場次都爆場,「真要拿去比,我們不覺得有輸」。
至於現階段各機構發布的民調結果,他認為從趨勢來看,藍綠雙方都呈相對穩定的狀態,縱使較多家看好藍營,但有鄭文燦2014年民調大輸10%以上仍能勝選的先例,說明民調只能當作參考。
從時程上來看,距離投票日不到一個月,對於熱衷政治的選民來說,要投給誰大體上已經決定,因此接下來的重點,將聚焦於平常政治參與度相對較低的族群,特別是桃園的20萬新移民大軍。黃韋鈞指出,鄭文燦8年來在桃園的政績,這些新桃園人一定最有感,也一定最不希望政策出現改變,因此,比起藍綠對決,將選戰主軸設定為「政績牌」,對鄭運鵬的選情相對有利。
擔任張善政北區競總主委的藍委萬美玲也坦言,雖然一般人在分析桃園政治板塊時,時常以「南藍北綠」來看,但隨著人口結構的改變,「在桃園,我覺得慢慢基本盤都沒有了」。一來,桃園市從外縣市移入的人口多,二來人口結構年輕,這都讓市民的自主意識提高,「過去的基本盤,沒有這麼多了,」因此如何爭取更多非基本盤選票,絕對是接下來重點。
各方預判,藍綠這次在桃園這一局選戰的勝負差距不大,雙方咬的很緊,在鄭文燦執政8年中,約有20萬外來人口移居桃園,如果以保守的六成投票率估算,就有12萬張選票,「這12萬人足以撼動一場縣市首長的選舉,」黃韋鈞說。
鄭文燦「人和」沒話說 動員力讓藍壓力大
事實上,這場選戰宛如「洗一場三溫暖」,綠營一開始聲勢大好,外界普遍認為無太大懸念,但在林智堅論文抄襲、八德運動中心天花板倒塌等事件影響下,整體情勢已有所翻轉,目前外界普遍認為,民進黨在桃園能維持競爭力主因,和鄭文燦過去施政有關,整場選戰,儼然形成藍營與鄭文燦的競合。
擔任張善政北區競總主委的藍委萬美玲坦言,鄭文燦是現任市長,可轉移執政光環給鄭運鵬,且鄭文燦「人和」做得沒話說,過去藉著補助社團、撒幣的方式,跟地方建立親密的連結,透過這些行政資源,不斷去動員民間團體,「從組織上面來講,現在鄭文燦的動員力真的非常非常大」,讓藍營壓力很大,這也是為何這場選戰打到現在,雙方膠著的原因。
(本文出自2022.11.1《遠見》網站,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