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印度重大火車事故 至少50人喪生、500多人受傷

美債限擔憂緩解+就業報告強勁 道指狂飆逾700點、那指連漲6周

李俊俋再攻黃敏惠做太久「𤺪了」: 民主聖地變民主起性地

民進黨嘉義市長參選人李俊俋(左)今上午接受前總統陳水扁的廣播節目專訪。圖/翻攝自微微笑廣播網Youtube
民進黨嘉義市長參選人李俊俋(左)今上午接受前總統陳水扁的廣播節目專訪。圖/翻攝自微微笑廣播網Youtube

民進黨嘉義市長參選人李俊俋今天上午接受前總統陳水扁的廣播節目專訪,指出他參選是營造民進黨內團結、讓嘉市人知道「變化才會有發展」,且國民黨市長黃敏惠當13年,民眾反映「𤺪了(台語指厭倦)」;他也說,民主聖地變「民主起性地(台語指發脾氣)」,要找回民主聖地榮耀。

對此,黃敏惠競選總部回應,「市長若做不好,民主聖地才會起性地」。8年前,嘉義市民給民進黨機會,結果是經濟不振,市政吊車尾,4年前,民主聖地進行政黨輪替,這就是民主聖地嘉義市的民主風範。黃敏惠執政這4年,嘉市從吊車尾拚到火車頭,2020幸福城市全國第一、2021施政滿意度全國第一、2022五星縣市長。

黃敏惠競總也表示,李俊俋近期所稱的「13(年)+4(年)」根本就是假議題,說13+4就是刻意誤導市民,也刻意去忽略中間民進黨執政吊車尾的4年,這種低劣的選舉技倆,絕對瞞不過有智慧的嘉義市民。

陳水扁於微微笑廣播網主持「有夢上水」節目,今訪李俊俋詢問參選市長的動機、對嘉市感情等;李說,很多人也問他為何要挑此困難的時機,他回應自己是嘉義囡仔,任職過地方到立法院、總統府,看到其他縣市進步很快,故鄉卻稍微停滯,尤其嘉縣轉型農工大縣,當蔡英文總統告知「這次不好選,要不要下去拚看看」,便決定扛起擔子。

李俊俋指出,並非指黃敏惠做得不好,而是提出不同思維,就像日前副總統賴清德比喻跑400公尺,黃已跑3棒,第4棒讓他來接,他也有信心自己有磨練過,對政策推動方式更清楚,提出城市有未來、年輕人有工作、老人有照顧、生活有智慧4大主軸。

陳水扁詢問如何評估選情?李俊俋說,外界起初說他4個月要拚黃敏惠13年,「這沒機會啦」,但他營造民進黨團結,並讓選民知道嘉市要有變化才有發展,民眾也反映「13年𤺪了」,嘉義人需要有改變,有衝擊,才會進步較快。

陳水扁直言李俊俋是「Mission impossible(指不可能的任務)」,艱難但拚到最後一定能得到勝利,尤其嘉市最早從許世賢當市長都非國民黨籍,黃敏惠已做3屆、13年,要重返民主聖地榮耀,不然都生鏽了,市長做久了會僵化。

李俊俋附和說,黃敏惠當三任,大家會想說「這樣有基礎的民主聖地變民主起性地」,選罷法也規定只能連任1次,就是因為超過之後,一定有很多問題跑出來,他會從選舉過程,讓大家知道找回民主榮耀,嘉義市有變化、嘉義不一樣。

民進黨嘉義市長參選人李俊俋今上午接受廣播節目專訪。圖/翻攝自微微笑廣播網Youtube
民進黨嘉義市長參選人李俊俋今上午接受廣播節目專訪。圖/翻攝自微微笑廣播網Youtube

2022大選 李俊俋 嘉義市選舉

延伸閱讀

黃敏惠市府遭監察院糾正 李俊俋批評裙帶關係

李俊俋批「剪綵市長」 黃敏惠駁:有感施政、滿意度高

李俊俋公布首波競選文宣 四大軸心帶動嘉市

涂醒哲批評紓困金是變相買票 黃敏惠陣營:標準要一致

相關新聞

圖表/這些縣市驚奇翻轉!22縣市長當選人得票率變化一次看

2022九合一選舉今(26)日進行投票,除了六都市長選情備受外界關注外,新竹市長、苗栗縣長戰況同樣打得激烈,《聯合新聞網》整理出詳細數據,帶讀者一次掌握本次和2018年相較的22縣市長當選人得票率變化。

台南市長開票結果/謝龍介承認敗選 請支持者未來4年疼惜黃偉哲

國民黨台南市長候選人謝龍介今晚7點宣布敗選,恭喜黃偉哲連任成功,他說,雖然就差那麼一點,有遺憾,但台南沒有瓦解的本錢,籲...

新北市長即時開票/大贏林佳龍超過40萬票 侯友宜晚間8點到場致詞

九合一大選持續開票中,新北市長侯友宜陣營稍早表示,侯友宜得票數104萬票,民進黨新北市長候選人林佳龍約62萬票,侯友宜大...

嘉義縣長開票結果/翁章梁宣布當選連任 4年落實轉型農工大縣巷

尋求連任的綠營嘉義縣長翁章梁,晚間7點半自行宣布當選,他以過半逾13萬票贏國民黨對手王育敏,超越上次得票率50.95%,...

苗栗縣長開票結果/徐定禎自行宣布敗選 強調尊重縣民選擇

民進黨苗栗縣長候選人徐定禎晚間7點左右宣布敗選,他強調美好的一仗已打完,他尊重縣民的選擇。

苗栗縣長開票結果/得票數突破10萬!鍾東錦晚上6點50分自行宣布當選

苗栗縣長選舉無黨籍縣長候選人鍾東錦得票數一路領先,晚上6點30分突破10萬票,晚上6點50分自行宣布當選,他表示選舉以來...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