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後花園」一詞成戰局 他還嘆香山正面臨的困境

民眾黨新竹市長參選人高虹安日前曾提及將香山打造成「新竹後花園」,走出自己的特色,遭到民進黨反批香山人從來都不想當誰家的「後花園」,認為高根本不懂新竹。不過此說法遭網友打臉,挖出前新竹市長林智堅與民進黨新竹市長參選人沈慧虹的新聞稿,都曾寫到香山是市民後花園,民眾黨新竹市議員參選人葉國文今天說,他翻開這7年來的交通部補助建設經費書,發現僅有18%的經費挹注到香山,「香山的鄉親們仍然感覺不到關愛的眼神。 」
葉國文指出,其實林智堅、沈慧虹過去也曾稱呼香山是「後花園」,但「後花園」一詞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政府有沒有將資源投入香山,讓香山過得更好。
葉國文表示,沈慧虹津津樂道的交通建設首先是公道三(竹光路延伸銜接至景觀大道) 新闢道路工程,這項工程的確十分了不起,但是仍有美中不足的地方,許多鄉親曾向他陳情,反映說道路忽寬忽窄,很容易造成行車上的風險;而市14線至三姓橋路口這條路也在林智堅市府任內歷經拓寬,但如今因為設計不良的關係,仍舊無法解決塞車問題,且造成多起車禍。葉國文指出,其實正確的設計應該是由市14線經由汀甫圳拓寬延伸至牛埔才比較正確。
葉國文表示,事實會說話,如同9月初他回應沈慧虹的「讓香山人重新找回光榮感,成為這座城市的主角」時所提到的,香山自109年人口呈現負成長,大湖國小與茄苳國小面臨招生不足,沒有大賣場、區域醫院,一直是新竹市的農業生產基地的香山,卻連像樣的大型果菜批發或零售市場也沒有。
葉國文指出,翻開104到110年交通部補助建設經費書,發現這段期間僅有18%的經費挹注到面積佔新竹市52%的香山區,沈慧虹再怎麼大力宣傳香山的政績,相較於其他行政區,香山的鄉親們仍然感覺不到關愛的眼神。
葉國文表示,就如同東區有強大的人才培育學校而創造出竹科的活力一般,香山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孕育了如苦茶油、烏魚子、玉蘭花、茶花、羊奶、玲瓏窯的在地產業,他此次與高虹安的政見,要將產業整合,透過共同行銷將產業推向國際,把香山打造成美麗宜居的花園城市,讓香山成為新竹的副都心,讓世界看到香山的生命力。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