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綠議員為停電互尬 柯志恩:人身安危才是重點

國民黨高雄市長提名人柯志恩成為市民的第一天就遇上停電事件,臉書發文引來藍綠議員隔空交火。柯志恩說,依據議員黃捷提供的資料分析,高雄3年來平均每天停電4.12次,「進步」到平均每天停電3.14次,難道是陳市府的功勞、高雄人應該要說聲謝謝?電力不穩會造成小商家損失,甚至有人的呼吸器會無法供氧,這些才是她最在乎的事情。
柯志恩昨日在臉書發文談她所遇到的停電情況,解讀為「高雄日常」。無黨籍議員黃捷表示,依據高雄市配電線路事故統計資料來看,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有2465件,2020年9月至2022年6月有2094件,「若真要以市長任期為界來做比較,誰優誰劣其實一目了然」。
此外,民進黨議員林智鴻也回擊說,2019年2020年平均停電件數1425件,2021年停電件數1179 件,陳其邁上任後已經比前兩年平均下降17.3%,國民黨在指責政府之前,應該做好充足準備,引用客觀數據來支持自己的論點和立場。
柯志恩今天沒有公開行程,但今晚透過臉書回應說,她依黃捷議員所提供的數據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韓市長時期),停電次數高達2465次,平均每天要停4.12次;2020年9月至2022年6月(陳市長時期)停電2094次,平均每天停電3.14次,這不叫「高雄的日常」,什麼才是「高雄的日常」。
柯質疑,高雄從3年來平均每天停電4.12次進步到平均每天停電3.14次是陳市府的功勞嗎?高雄人應該要說聲謝謝嗎?說實在的,這些數據都很片面,高雄市民的感受像是電力不穩造成小商家的損失,甚至有呼吸器無法供氧,造成人身安危的風險,「這些所謂的日常才是我最在乎的」。
黃捷反擊柯志恩說,台電問題非一朝一夕能解決,長期下來基礎設施韌性不足,防護系統及防呆機制也須加強,電網也必須更分散、區域更平衡。電力問題必須站在理性科學的基礎之上共同面對,就如同陳其邁在議會的專案報告,忠實呈現數據與嚴謹的提出具體方案,情緒性感受並不能解決問題,柯志恩若有心,請提出更有建設性的能源政策來討論,才是高雄市民想看到的做法。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