嚇阻俄唯一方法…英相施凱爾:歐部隊在烏克蘭部署需有美當後盾

英國首相施凱爾表示,歐洲部隊在烏克蘭協助穩定局勢需有美國當後盾,這是嚇阻俄羅斯的唯一有效方法。路透
英國首相施凱爾表示,歐洲部隊在烏克蘭協助穩定局勢需有美國當後盾,這是嚇阻俄羅斯的唯一有效方法。路透

英國首相施凱爾今天說,歐洲部隊在烏克蘭協助穩定局勢需有美國當後盾,這是嚇阻俄羅斯的唯一有效方法;他下週將赴美與美國總統川普會面,擬與川普討論構成烏克蘭公正持久和平的關鍵元素。

施凱爾(Keir Starmer)在昨天晚間發表於英國「每日電訊報」(Daily Telegraph)的專文提到,若欲嚇阻俄羅斯總統蒲亭(Vladimir Putin)、防止俄方未來進一步的侵略行動,則確保烏克蘭達成可長久保衛其主權的持久和平,至關重要。

為達此目標,歐洲與美國必須繼續密切合作;施凱爾在文章指出,他相信「英國可扮演獨特角色,促成實現這件事」,也就是扮演歐美之間的橋梁。

他強調歐洲正面臨數十年僅見的集體安全重大時刻,而這不僅關乎烏克蘭的未來,也攸關「整個歐洲的生存」,包括英國。

施凱爾今天在巴黎出席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Macron)召集的緊急非正式會議,與歐洲數國領袖共同研商如何儘速提升歐洲安全防衛能力,以及在美國川普(Donald Trump)政府加速對俄烏「促和止戰」的情況下,鞏固歐洲對俄防線、確保歐洲安全不會被犧牲,強化歐洲與烏克蘭的談判地位。

施凱爾在長達約3小時的會議後向媒體表示,一旦有具持久性的和平協議,他已準備好考慮與其他國家一同向烏克蘭派遣地面部隊,但同時必須有美國當後盾,因為美國的安全保證是嚇阻俄羅斯不再攻擊烏克蘭的唯一有效途徑。

回應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歐洲成員國之間屢有對川普主政下的美國是否將淡出北約的疑慮,施凱爾說,美國未準備退出北約,但歐洲承擔更多北約集體防衛責任確實已迫在眉睫。

他說,歐洲有必要意識到如今已是新時代,不該「無望地緊抓著昔日的安逸不放」,必須為自身安全和歐洲大陸負起責任。

目前還不清楚施凱爾將向川普建議美方提供什麼樣的後盾、以支援可能派遣至烏克蘭協助穩定局勢的歐洲部隊。有消息指出,「後盾」可以是空中掩護、後勤、情資等支援。

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斯(Pete Hegseth)12日在烏克蘭防務國際聯絡小組(UDCG)會議表示,美國不會向烏克蘭派兵,烏克蘭的安全保證必須由「歐洲和歐洲以外有能力的國家」派遣部隊支持,且這樣的部隊不該被視為執行北約任務,歐洲北約成員國屆時部署於烏克蘭境內的部隊也「不應適用」北大西洋公約第5條規範。

北大西洋公約第5條指出,對北約其中一個或數個成員國的武裝攻擊,應被視為對所有成員國的攻擊。

不過,川普的俄烏事務特使凱洛格(KeithKellogg)今天在北約布魯塞爾總部與歐洲北約成員國會談後向媒體表示,川普未排除向烏克蘭派遣部隊;美方政策一向是不排除任何可能選項。

這已不是第一次川普政府官員就俄烏關鍵議題出現說法未連貫一致的情況。施凱爾今天說,向烏克蘭派遣部隊及其他相關議題的討論事實上仍處於「非常初期的階段」。

俄烏戰爭 俄羅斯 施凱爾 烏克蘭 美國

延伸閱讀

涉貪紐約市長亞當斯靠攏川普 4副市長集體請辭

美俄談判今登場!俄外長態度硬:拒絕領土讓步或讓歐洲坐上談判桌

美俄將就烏克蘭和談 被冷落的歐洲領袖緊急會議卻無共識

【專家之眼】美國務院更新美台關係現況 台灣看不清楚

相關新聞

普亭假停火真賣乖?澤倫斯基控遭俄軍狂轟400多次 出動近300次無人機

法新社報導,俄羅斯總統普亭19日表示在東正教復活節期間將暫時停火,但是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指控,截至20日清晨,俄軍發動4...

英國考慮向烏克蘭派兵5年!協助重建軍力防止俄羅斯再進犯

英國每日電訊報報導,英國考慮向烏克蘭派軍長達5年,以協助訓練和重建烏克蘭軍隊,防止俄羅斯再次入侵。

去年在烏戰死…志願兵吳忠達「屍體疑遭啃食」 遺留證件今曝光

我國籍志願兵吳忠達去年10月在俄烏戰場陣亡,留下未成年子女及母親,吳戰死沙場逾4個月,因遺體未尋回,加上前線戰事激烈,家...

普亭提議在烏克蘭建立臨時政府 願與北韓多國合作推動停戰

俄羅斯與烏克蘭、美國三方針對停火協議持續進行會談。俄羅斯媒體28日報導,俄國總統普亭27日建議,未來應該將烏克蘭交給國際...

烏克蘭無人機襲擊俄羅斯石油儲存設施 俄外交部控:違反停火協議

俄羅斯外交部20日表示,烏克蘭無人機襲擊俄羅斯一處石油儲存設施,違反暫停攻擊能源目標30天的協議。

俄烏互批毀諾 互攻基礎設施

美國總統川普十八日與俄羅斯總統普亭通話,雙方未就俄國和烏克蘭全面停火卅天達成共識,但俄國同意暫停攻擊能源和基礎設施;在美...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