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周年/承認新領土、中立地位入憲 「普亭活路」4個關鍵

2022年2月24日克里姆林宮強人普亭發動戰爭,入侵弱小鄰國烏克蘭,但美聯社指出,到目前為止,這場豪賭似乎適得其反,並已對他長達20多年的統治,構成最大威脅。
去年出版傳記「普亭」(Putin)的英國記者蕭特(Philip Short)表示,「基本上,他打算做的一切,全都演變成災難性的錯誤。」
普亭高估他的軍隊,低估烏克蘭的抵抗和西方支持;戰爭暴露出他個人及他的軍隊、情報部門和政府經濟部門的弱點;烏克蘭軍隊奪回了俄羅斯占領的一半以上領土;戰爭造成雙方數十萬人死傷,促使烏克蘭、瑞典和芬蘭尋求加入北約;俄羅斯承受更多安全威脅,過去數十年與西方的和合關係被破壞,被國際孤立。
「新聞周刊」(Newsweek)在俄烏戰爭滿周年前夕也對普亭做出類似的評斷,認為一年普亭遭受挫折的最關鍵源頭,是俄軍並未預期那樣迅速占領烏克蘭首都基輔,並建立親俄政權,而俄羅斯黑海艦隊旗艦莫斯科號(Moskva)在4月14日沉沒,以及連接克里米亞半島的克里米亞刻赤大橋(Kerch Bridge)10月8日被炸。
包括蕭特在內的觀察人士和一名前克里姆林宮內部人士,都將現年70歲的普亭描述為一個反覆無常的軟弱領導人,思想僵化過時,過度擴張並拒絕承認困難;但他們也看到,普亭決心打贏這場漫長艱苦的戰爭,很難預測他會如何找「出路」。
「局勢決定了普亭會如何選擇,」美國智庫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資深研究員史塔諾瓦亞(Tatiana Stanovaya)表示,目前「好像除了軍事手段外,沒有其他解決衝突的方法;這很可怕。」
蕭特認為,普亭把自己「逼到了牆角」,但他不太可能放棄,「他的性格總是愈戰愈勇。」
布魯金斯學會高級研究員、前任白宮俄羅斯顧問菲奧娜‧希爾(Fiona Hill)認為,普亭想在烏克蘭迅速獲勝,然後在基輔任命新總統,迫使它加入白俄羅斯與俄羅斯的斯拉夫聯盟;然後普亭會讓接班人治理俄羅斯,自己升去領導更大的聯盟。
分析人士認為,端視戰局如何發展,普亭可能面臨幾種情境,從他最大的夢魘—政變或起義,到明年贏得連任。
拉脫維亞里加自由大學(Free University in Riga)俄羅斯政治分析專家奧列什金(Dmitry Oreshkin)認為,「普亭需要說服自己,他打敗了烏克蘭;但他比任何人都清楚,事實上,他輸了。」
奧列什金指出,隨著軍事挫折增加,俄羅斯人在道義和心理上都在退縮;俄羅斯人的冷漠,加上經濟困難,可能會在今年春天對普亭產生反作用力,俄羅斯人會問:「你承諾會勝利,勝利在哪裡呢?」
曾任普亭文膽的政治分析家加利亞莫夫(Abbas Gallyamov)表示,普亭不承認錯誤或失敗,他「迫切需要一場勝利來證明自己是強人」,「當他被一半以上的人憎恨時,精英政變、軍事政變的可能性就會增加」;時間點可能是「2024年再加個一兩年」。
加利亞莫夫指出,如果普亭能獲得對「新領土」的承認,加上北約宣布停止擴張,或烏克蘭將中立地位納入其憲法,或宣布俄羅斯語為第二官方語言,都可以成為普亭的「活路」。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