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周年/回顧2022年2月24日:普亭一聲令下 全球歷史重塑

2022年2月24日這一天,對烏克蘭來說是苦難的開始,對俄羅斯來說是方向改變的一日,對世界來說是歷史重塑之日,之後的每一天,都在證明這些說法多正確。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滿一周年,讓人感覺既嚴峻又苦悶,它象徵整整一年的殺戮、破壞幅員遠遠超出俄烏兩國的損失和痛苦;站在這場戰爭的中途點,難有人能回答:戰爭還要多久才打完?其中一個答案是:「不會太快。」和平協議看來遙不可及,俄烏都不認為已接近各自希望的目標。
美聯社分析指出,這365天的痛苦血淚與全球受影響的程度難以言喻,俄羅斯面臨冷戰以來的最孤立處境;西方國家聯合力圖讓俄羅斯總統普亭失敗,並賭他是否使用核武;中國正從中吸取可用來對付台灣的教訓。
傷亡人數 估已達數十萬
言語不足以測量眼淚的深度,不足以充分描述苦難和暴行,不足以說明一個失去親人與未來的孩子的心碎;與戰爭相關的各種數字,也無法公正衡量人身和經濟的損失。
數十萬俄羅斯人逃往國外以免捲入戰鬥;數百萬烏克蘭人遠離家園;數百億元投入武器裝備,戰爭變得更致命;全球經濟損失數兆元。至於最重要的統計數字「死亡人數」,俄烏雙方則都保密。唯一確定的是,數字非常可怕;西方估計已達數萬。
但烏克蘭還在,這就代表克里姆林宮的慘敗。據英國智庫截自俄羅斯文件的研究發現,普亭以為俄軍和特務現在早該將烏克蘭變成傀儡國家。實際卻恰恰相反。
烏克蘭面臨滅絕威脅,與歐美等西方國家越來越緊密結合;每一次北約標準武器的交付,西方數十億元的援助,「與烏克蘭站在一起」的承諾,都是承平時期需要多年才能建立的深刻聯結。而那正是普亭想避免的結果。
烏擺脫俄 強化民族認同
烏克蘭1991年才從前蘇聯獨立出來,他們也是在戰爭中成長的國家。俄烏戰爭迫使所有想保持烏克蘭身分而奮鬥的人,強化民族認同輪廓;烏克蘭人放棄俄語,轉用烏克蘭語作主要語言;俄羅斯人雕像被拆除,街道名稱被更改,俄羅斯歷史已自教科書中刪除。
律師、前國會議員奧萊娜·索特尼克 (Olena Sotnyk) 說:「普亭為我們做了件沒人做過的事--他幫助我們成為自由國家。」
「沒有人會再混淆烏克蘭和俄羅斯,」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的政治顧問波多利雅科(Mykhailo Podolyak)說:「沒有人再說,它在靠近俄羅斯那一帶。」
但歷史是由戰爭勝利者書寫的,入侵結果仍遠未明朗。
「不要被『勇敢的小烏克蘭』所惑,俄羅斯大多了。它有可能把烏克蘭磨光,讓烏克蘭彈盡援絕,」英國退休空軍中將斯金格(Edward Stringer)警告。
波多利雅科也說,時間並不在烏克蘭這邊,「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就是烏克蘭的緩慢死亡。」但他也堅稱,俄烏戰爭一周年,代表烏克蘭正走在「正確的軌道」上。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