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108課綱大刪古文? 朱宥勳:問題癥結是有人看不懂這6個字

俄烏戰爭周年/回顧2022年2月24日:普亭一聲令下 全球歷史重塑

烏國城市到處可見斷垣殘壁,估計難民已超過800萬人。(美聯社)
烏國城市到處可見斷垣殘壁,估計難民已超過800萬人。(美聯社)

2022年2月24日這一天,對烏克蘭來說是苦難的開始,對俄羅斯來說是方向改變的一日,對世界來說是歷史重塑之日,之後的每一天,都在證明這些說法多正確。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滿一周年,讓人感覺既嚴峻又苦悶,它象徵整整一年的殺戮、破壞幅員遠遠超出俄烏兩國的損失和痛苦;站在這場戰爭的中途點,難有人能回答:戰爭還要多久才打完?其中一個答案是:「不會太快。」和平協議看來遙不可及,俄烏都不認為已接近各自希望的目標。

美聯社分析指出,這365天的痛苦血淚與全球受影響的程度難以言喻,俄羅斯面臨冷戰以來的最孤立處境;西方國家聯合力圖讓俄羅斯總統普亭失敗,並賭他是否使用核武;中國正從中吸取可用來對付台灣的教訓。

俄烏戰爭開戰一年,至今沒有贏家,俄國導彈狂炸烏克蘭基礎設施與平民區,致烏國經濟凋敝、民不聊生。(美聯社)
俄烏戰爭開戰一年,至今沒有贏家,俄國導彈狂炸烏克蘭基礎設施與平民區,致烏國經濟凋敝、民不聊生。(美聯社)

傷亡人數 估已達數十萬

言語不足以測量眼淚的深度,不足以充分描述苦難和暴行,不足以說明一個失去親人與未來的孩子的心碎;與戰爭相關的各種數字,也無法公正衡量人身和經濟的損失。

數十萬俄羅斯人逃往國外以免捲入戰鬥;數百萬烏克蘭人遠離家園;數百億元投入武器裝備,戰爭變得更致命;全球經濟損失數兆元。至於最重要的統計數字「死亡人數」,俄烏雙方則都保密。唯一確定的是,數字非常可怕;西方估計已達數萬。

但烏克蘭還在,這就代表克里姆林宮的慘敗。據英國智庫截自俄羅斯文件的研究發現,普亭以為俄軍和特務現在早該將烏克蘭變成傀儡國家。實際卻恰恰相反。

烏克蘭面臨滅絕威脅,與歐美等西方國家越來越緊密結合;每一次北約標準武器的交付,西方數十億元的援助,「與烏克蘭站在一起」的承諾,都是承平時期需要多年才能建立的深刻聯結。而那正是普亭想避免的結果。

烏擺脫俄 強化民族認同

 

烏克蘭1991年才從前蘇聯獨立出來,他們也是在戰爭中成長的國家。俄烏戰爭迫使所有想保持烏克蘭身分而奮鬥的人,強化民族認同輪廓;烏克蘭人放棄俄語,轉用烏克蘭語作主要語言;俄羅斯人雕像被拆除,街道名稱被更改,俄羅斯歷史已自教科書中刪除。

律師、前國會議員奧萊娜·索特尼克 (Olena Sotnyk) 說:「普亭為我們做了件沒人做過的事--他幫助我們成為自由國家。」

「沒有人會再混淆烏克蘭和俄羅斯,」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的政治顧問波多利雅科(Mykhailo Podolyak)說:「沒有人再說,它在靠近俄羅斯那一帶。」

但歷史是由戰爭勝利者書寫的,入侵結果仍遠未明朗。

「不要被『勇敢的小烏克蘭』所惑,俄羅斯大多了。它有可能把烏克蘭磨光,讓烏克蘭彈盡援絕,」英國退休空軍中將斯金格(Edward Stringer)警告。

波多利雅科也說,時間並不在烏克蘭這邊,「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就是烏克蘭的緩慢死亡。」但他也堅稱,俄烏戰爭一周年,代表烏克蘭正走在「正確的軌道」上。

烏克蘭 俄羅斯 俄烏戰爭 普亭 澤倫斯基

相關新聞

叛逃俄羅斯的前烏克蘭議員遭槍殺!疑是烏國家安全局下的手

一名叛逃俄羅斯的前烏克蘭國會議員在莫斯科郊區一處公園遭槍殺,幕後主使疑為烏克蘭國家安全局(SBU)。

俄聯邦安全局探員在烏克蘭叫外送「慘遭下老鼠藥」3人中毒身亡

俄羅斯聯邦安全局(FSB)三名探員在烏克蘭吃下含有砷與老鼠藥的外送餐點後中毒身亡。第四名探員則命在旦夕。

一切都為了戰爭?俄羅斯明年財政預算出爐 經濟專家難以置信

本周五(17日),俄羅斯聯邦國家杜馬對2024年財政預算草案進行第三次審議。支出預計達到36.6萬億盧布,收入達35萬億盧布。政府希望通過國家福利基金的資金和貸款來彌補1.6萬億盧布的赤字(佔國內生產總值的0.9%),該基金通過石油和天然氣收入以及管理基金的方式獲取資金...

華爾街日報:俄回購已售出軍火補充侵烏庫存 埃及估下月起交付

華爾街日報報導,俄羅斯正試圖回購已出口的部分防禦系統,以補充入侵烏克蘭的軍火庫存。華爾街日報在8日刊登的一篇文章中引述三...

影/挺烏被徵召?俄國TikTok網紅機場收兵單 表演台上崩潰昏厥

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俄羅斯網紅Xolidayboy疑因挺烏克蘭影片被徵召入伍,收兵單不久後在表演台上崩潰昏厥。

俄烏戰爭陷入僵局 傳美歐官員跟烏克蘭政府探討對俄和談議題

NBC新聞4日披露,美國與歐洲官員已經開始跟烏克蘭政府祕密探討,對俄羅斯的潛在和平談判可能需要什麼樣的條件,才能結束戰爭...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