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約重整軍備 警告俄若入侵成員國就採取行動

北約祕書長史托騰柏格近期訪問南韓,敦促南韓增加對烏克蘭的軍事支持。 歐新社
北約祕書長史托騰柏格近期訪問南韓,敦促南韓增加對烏克蘭的軍事支持。 歐新社

俄軍入侵烏克蘭近一年,北約軍事委員會主席包爾(Rob Bauer)接受葡萄牙傳媒訪問時表示,北約已準備好在俄羅斯越過「紅線」、入侵北約成員國時與之對抗。他提倡成員國採取和平時期的「戰時經濟」支援軍工領域,重整軍備將成為北約的優先事項。

在葡國電視台RTP上周六的訪問中,包爾表示由於俄總統普亭的戰略目標超出烏克蘭,可能擴展至鄰國,北約正專注於重整軍備。他又指北約準備好與俄羅斯直接對抗,但只會在俄羅斯越過「紅線」,入侵其中一個北約國家時才會採取行動。

包爾稱北約應做好更多準備,因俄羅斯現擁有軍事主動權,他說:「你的對手擁有更先進武器,這不是對手的事,那是你的問題。」訪問中包爾亦提出採取「和平時期的戰時經濟」,稱北約國家把民用工業生產導向軍事目標非常重要,但承認採取這措施期間的過程將很艱辛。

另外,北約祕書長史托騰柏格(Jens Stoltenberg)近期前往南韓訪問,期間敦促南韓增加對烏克蘭的軍事支持,理由是其他國家在俄羅斯入侵後「改變不向衝突國家提供武器的政策」。但南韓總統尹錫悅在兩人會面時僅表示會扮演與國際社會合作角色,被韓媒解讀為南韓將維持非軍事援助立場,目前不會軍援烏克蘭。

路透報導,史托騰柏格此行將訪問南韓和日本,希望在面對俄烏戰爭及與中國競爭日益激烈之際,強化與美國盟友的關係。史托騰柏格在崔鐘賢學術院發表演說時,感謝南韓對烏援助,但敦促更多作為。他還說,迫切需要的是彈藥。

俄烏戰爭以來,南韓簽署協議,對北約成員國波蘭提供數百輛戰車、飛機與其他武器,但尹錫悅先前表示,南韓法律禁止對衝突中國家提供武器,因此可能難以提供武器給烏克蘭。史托騰柏格指出,德國、瑞典和挪威等國有類似政策,但都已做出改變。他說,決定權在南韓,「但如果我們不希望獨裁和暴政獲勝,那麼(烏克蘭)需要武器,這就是現實」。

史托騰柏格30日下午在首爾與尹錫悅會面,據總統辦公室轉述,史托騰柏格在會面時說明俄烏戰爭現況,並指出「容忍武力進犯的錯誤訊息不應深植國際社會」。

韓聯社報導,尹錫悅這番說法被解讀為南韓將維持非軍事援助立場,當前不會提供烏克蘭軍事援助。報導說,總統辦公室官員向媒體表示,史托騰柏格並未直接向尹錫悅要求提供軍事援助,「政府現在仍維持不提供武器的立場」。

此外,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19日說,烏克蘭需要新武器和更快的交付速度,以因應俄軍烏東攻勢和「相當嚴峻」的戰況。

南韓總統尹錫悅。(路透)
南韓總統尹錫悅。(路透)

烏克蘭 俄羅斯 俄烏戰爭 北約 史托騰柏格 南韓

相關新聞

叛逃俄羅斯的前烏克蘭議員遭槍殺!疑是烏國家安全局下的手

一名叛逃俄羅斯的前烏克蘭國會議員在莫斯科郊區一處公園遭槍殺,幕後主使疑為烏克蘭國家安全局(SBU)。

俄聯邦安全局探員在烏克蘭叫外送「慘遭下老鼠藥」3人中毒身亡

俄羅斯聯邦安全局(FSB)三名探員在烏克蘭吃下含有砷與老鼠藥的外送餐點後中毒身亡。第四名探員則命在旦夕。

一切都為了戰爭?俄羅斯明年財政預算出爐 經濟專家難以置信

本周五(17日),俄羅斯聯邦國家杜馬對2024年財政預算草案進行第三次審議。支出預計達到36.6萬億盧布,收入達35萬億盧布。政府希望通過國家福利基金的資金和貸款來彌補1.6萬億盧布的赤字(佔國內生產總值的0.9%),該基金通過石油和天然氣收入以及管理基金的方式獲取資金...

華爾街日報:俄回購已售出軍火補充侵烏庫存 埃及估下月起交付

華爾街日報報導,俄羅斯正試圖回購已出口的部分防禦系統,以補充入侵烏克蘭的軍火庫存。華爾街日報在8日刊登的一篇文章中引述三...

影/挺烏被徵召?俄國TikTok網紅機場收兵單 表演台上崩潰昏厥

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俄羅斯網紅Xolidayboy疑因挺烏克蘭影片被徵召入伍,收兵單不久後在表演台上崩潰昏厥。

俄烏戰爭陷入僵局 傳美歐官員跟烏克蘭政府探討對俄和談議題

NBC新聞4日披露,美國與歐洲官員已經開始跟烏克蘭政府祕密探討,對俄羅斯的潛在和平談判可能需要什麼樣的條件,才能結束戰爭...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