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衰變成機王?4支Apple Watch全測不到心律 原來是刺青害的

有網友發現「刺青會影響Apple Watch運作」。示意圖/路透
有網友發現「刺青會影響Apple Watch運作」。示意圖/路透

你以為自己遇到「機王」?日前一名網友分享用過4支蘋果智慧手錶Apple Watch,未料竟全都出現異常,不只會自動亂上鎖,更連基本的心率偵測、血氧濃度及睡眠監測都無法正常運作,本以為是自己太衰連續遇到4支機王,但最後他才發現問題關鍵,原來刺青會影響Apple Watch使用。

這名網友在PTT發文討論「刺青影響Apple Watch使用」的問題,由於原PO左手腕至手臂處有大面積刺青,每次戴Apple watch時都會發生「自動上鎖」的問題,且只要錶面離開皮膚一點點就會立刻上鎖,不僅如此「血氧濃度測試常常都低於90%,心電圖幾乎都是測試不良,睡眠監測沒多久就斷掉了」,他上網爬文尋找類似狀況的解方,未料僅得到「遇到機王」的悲慘消息。

直到某天,原PO無意間將Apple Watch改戴在沒有刺青的右手上,才發現「一切都恢復正常了」,這讓他驚喜不已,不解為何僅僅只是換一隻手戴就解決問題了,他後來在國外論壇找到問題關鍵,原來「皮膚上的刺青墨水會干擾元件感應運作」,他也發現部分「膚色較深」的黑色人種配戴Apple Watch也會產生偵測不準確的情形。

外媒《The Verge》早在2015年就曾報導過,蘋果公司解釋,由於血液是紅色的,會反射紅色光、吸收綠色光,因此在設計Apple Watch時,在接觸皮膚的錶面使用綠色LED燈和光電二極體來偵測流過手腕的血量,以此計算心率速度;因此許多Apple Watch使用者自認可能遇到「機王」的情形,或許只是因為皮膚上的刺青墨水干擾Apple Watch光學元件計算心率的規則。

許多網友聽了紛紛直呼「感謝親身經驗分享」、「推原PO分享,長知識了」、「感謝分享,在台灣好像沒看過相關討論,推難得的知識文。」、「光學感測器就是會這樣」、「沒刺青,但感謝分享。」

▲國外網友實測在無刺青(左手)和有刺青(右手)配戴Apple Watch時運作上的差異。

延伸閱讀

日本妹拍「野外脫褲解放片」真的紅了! 大膽露出狂吸點閱

【2023年最新】免稅再折7%!BIC CAMERA、唐吉訶德日本4大電器店折價券 存手機買爆3C家電

陸製手機快充200W「速度世界第1」三星蘋果懶得跟進? 網點4關鍵:真的沒用啦

手機20年進化比較 他曝這一功能「已靜音1整年」勾眾人回憶

相關新聞

蘋果二度突襲新品又調價/M2 Pro版MacBook Pro變更貴!新Mac mini效能提升不漲反降高CP

蘋果二度突襲!不少外媒在今(17)日表示,蘋果(Apple)可能在今天晚上無預警發表新品M2 Pro及M2 Max版本的MacBook Pro,沒想到傳言屬實,還加碼推出Mac mini。這是繼去(2022)年在官網突襲發表iPad 10、M2版iPad Pro及Apple TV 4K後,第2次無預警發表新品,價格也悄悄調漲。

太懶了!小米推智能魚缸遠端餵食「半年免換水」 網酸:理論上可永遠不換

你的魚缸多久換一次水呢?小米先前在群眾募資平台「小米眾籌」研發新產品「米家智能魚缸」,現在正式上市,定價399人民幣(約台幣1770元),聲稱可以「半年免換水」,被中國大陸網友酸,應該發明「電子魚」、「想要一個半年免換魚的」。

夢醒時分驚AirPods不見了!他問「耳機吃進肚什麼感覺」 結局曝光笑歪人

蘋果(Apple)AirPods耳機憑藉設計簡潔乾淨、音質良好擄獲了不少果粉的心,不少使用者有睡前戴著追劇的習慣,近日一名網友突然發現自己的AirPods消失不見,懷疑自己是否不慎吃下肚,求助網友「吞下耳機」的感覺是什麼,意外引起討論。

AirPods要轉型?蘋果傳2年內將它定位成「健康工具產品」

彭博新聞記者Mark Gurman稍早透過其「Power On」專欄指稱,蘋果將在未來2年內將AirPods定位為健康工具產品,藉此取得更多用戶身體相關數據。

再等等!HomePod 2還沒登台…蘋果2024傳推更強智慧音箱配1設備「能取代Google」

想買蘋果(Apple)智慧型揚聲器HomePod第二代(HomePod 2)的果粉可以等一等了!外媒報導,明(2024)年初有望推出新款HomePod,雖然外型一樣,但增添1項新設備,要成為超強智慧型揚聲器。

好慘!他的三星手錶竟「二度烙印」 官方內部回應無法退貨讓星粉傻眼了

OLED螢幕容易出現烙印情況已不是稀奇之事,不過一名網友似乎沒那麼幸運了,他日前購買了三星(Samsung)的智慧手錶Galaxy Watch5,沒想到出現「二度烙印」,他貼出三星回覆後更讓其他「星粉」霧煞煞,直呼「不意外」。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