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test
0:00 /
0:00
資安跨業聯防 讓人民免於恐懼
個資被盜詐騙已成為台灣民眾的日常。許多人都收過手機詐騙簡訊、家中電話也會接到詐騙集團來電,媒體時不時報導銀行、警方阻擋民眾遭詐提款,但資安詐騙案件手法還推陳出新,侵入你我生活,別以為事不關己,只要一人遇到,全家寢食難安,企業遇到,傷筋動骨,再也沒有免於恐懼的自由。
新冠疫情期間,各行各業紛紛加速數位化,但只要任何環節的資安失守,小小破口將化為利刃,撕裂整體社會安全感,不僅個人傾家蕩產,還拖累其他行業受害;若資安事件事態擴大,甚至於衍生攻擊股市事件,嚴重的話將衝擊金融市場,各行業其實都陷入連鎖風險中。
過去發生詐騙事件,受害者總是最先被責怪「一定是沒做好資安防護」,似乎罪過都在個人。隨著數位化社會來臨,詐騙集團也不斷「進化」,種種案例都顯示,資安詐騙無所不在,各環節都可能是破口,已升級成系統性問題,政府不能總是以「個案」為由規避責任。
一般人遇到資安詐騙,即使報案後往往還是無助,猶如無形的強盜天天來敲門,案例中甚至一家家打給銀行、電信業示警仍堵不住破口,受害者惶惶不可終日,只能任憑損害擴大;面對這類案件,民眾亟需統一窗口協助解決通報,再由政府串起補救網。
金融業由於涉及金流,面對資安詐騙事件常首當其衝,金管會主委黃天牧曾超前部署,要求金融機構必須做到資安聯防;如今詐騙事件藉由數位化滲透各行各業,防範詐騙再也不是如過去在銀行櫃檯、提款機前攔阻容易。金融業聯防做得再好,也難擋其他破口造成決堤。面對資安詐騙,沒有一個行業可以置身事外,做好跨業聯防成為政府當務之急。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