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test
0:00 /
0:00
用戶自保 勤換密碼、聯徵註記

在人手一「機」的年代,手機內有太多個資、金融交易甚至是數位錢包,民眾要怎麼保護自己,才不致淪為駭客眼中待宰的大肥羊?
若發現自己的身分疑似被盜用,除了報案以外,是不是要一一打電話給各往來銀行示警?聯徵中心表示,其實可先向聯徵中心申請信用註記,要求「加強身分確認」。
聯徵中心主管表示,申請信用註記後,如再有人開戶、辦卡、貸款時,系統就會提示金融機構確認「是狼還是羊」,防範被歹徒冒名到銀行貸款、辦卡或擔任保證人,不用一一通知各往來銀行。信用註記的防範效力比列為「警示帳戶」低,但副作用比較小。
趨勢科技全球消費市場開發暨行銷協理劉彥伯提出五招教民眾防駭自保,分別是—「常換密碼」、「裝防駭軟體工具在手機裡」、「不同網站最好用不同密碼」、「使用個資保護App檢查個資是否外洩」、「重要交易要採用雙重驗證」,保障自己的資料不外洩。
「常換密碼」、「不同網站最好用不同密碼」可說是老生常談,但很多人始終不肯常換密碼。劉彥伯指出,駭客準備攻擊前,早就藏在電腦或手機一陣子了,勤換密碼才能讓駭客連發動攻擊的機會都沒有,而且密碼還得要複雜難解,才能更進一步維護安全。
另外,也可使用個資保護App,不定時檢查個資是否外洩,劉彥伯笑說,自己在資安領域工作,竟然也會遇到個資外洩的窘境,「有時候,是你使用的網站沒有做好資安保護,這會間接把帳密等資料外洩出去。」
現在已經有些線上金融交易或購物網站會要求雙重認證,也就是說,你除了輸入密碼之外,用戶還要輸入手機收到的隨機碼,該筆交易才會成功。劉彥伯認為,雖然步驟多,但也能進一步保護用戶交易安全。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